生命河靈糧堂弟兄特會於上週六完滿舉行。善於觀察時代趨勢的劉彤牧師,配合聖經的教導及敏鋭的屬靈洞察力,分析華人世界過去廿年所經歷的轉變,指出神通過這一切來預備華人成為祂合用的器皿,並且鼓勵弟兄們把握優勢,迎向未來華人的黃金時代。
劉彤牧師首先從華人世界的整體客觀環境切入,逐一説明過去廿年帶來不少好處的三件重要歷史事件。第一是1988年台灣總統蔣經國逝世,國民黨漸漸失去中心勢力,為台灣帶來了政治開放的新時代,政治的開放亦隨即帶來了思想及社會的開放。第二是驚動整個西方社會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時至今日,西方社會仍然不斷強調事件所反映的中國人權問題,不斷向中方施壓。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過去廿年中國亦同時在不斷地致力尋求社會穩定及經濟成長,西方世界卻忽略了。第三是1989年柏林圍墻倒塌,代表著蘇聯共產勢力的解體,也一樣帶來了思想的開放。
經過以上的衝擊,今日的華人世界,尤其是中國,有了經濟和文明各個方面的大跨躍,令國際社會開始越來越關注這片土地所擁有的巨大潛力。1982年憑借暢銷書《大趨勢》(Megatrends)聞名於世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最近特別著書《中國大趨勢》(China\'s Megatrends) 詳細分析中國的變化與未來。劉牧師分享了其中分析中國成長的八大原因的部分,提供給弟兄們參考。
奈斯比特分析,中國成長的八大原因如下:(1)思想逐漸地解放;(2)「中國民主式」一種從上而下的及由下而上的連接;(3)圍地造林讓樹林自由成長;(4)摸著石頭過河;(5)藝術與學術的逐漸開放;(6)邁進世界舞台;(7)建立一個新的「中國夢」;(8)走上創新之路。
這八點之中比較值得關注的是所謂「中國民主式」。這種從上而下的及由下而上的連接,其實是植根於中國傳統的倫理觀裏面的,所以西方社會無法理解。西方社會強調以個人為中心,人們可以隨便與家庭、社會分割;相反在傳統中國社會,沒有人能夠反抗來自君主和父親的命令,就在這種價值觀中,出現了中國獨特的一套民主方式。也是由於這種以倫理價值觀為中心的民主方式,為中國社會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好讓經濟、社會、文明得以迅速發展。
劉牧師説,這些年來更深入地反思了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最後他得到的結論是,其實兩個主義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的權力是從哪裏來的」。從基督教世界觀的立場來説,人的權利是來自神的。社會主義是用政府來代替神,政府有權力去管治人民,人民就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而資本主義則是用自我來取替神,結果帶來了整個社會的崩潰。但如果一個政府認同人的權利是從神來的話,那麼政府的角色就是要服侍人民,而不是過分的轄管或者是過分的放任了。
美國本來是一個以基督教的精神立國的國家,但是當人漸漸遠離神,用自我和金錢來取代神的時候,整個社會就倒塌了。近年來一場又一場的經濟危機,導致整個美國發展倒退,就是其中一個惡果。
「所以根本上,這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在那永遠的真神的手上。我們真的要迫切地為中國和美國禱告,回歸真神,無論是個人或者國家都要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劉牧師總結説。
對於中國「逐漸邁進世界舞台」這一點,劉牧師也認為是不容置疑的。因著鄧小平頒佈的開放政策,提倡「物質與精神文明一起抓」,以至近年來「海歸派」回國之後所帶來的衝擊,中國的學術、科技、藝術文化、甚至是體育等各個領域上的成就都漸漸趕上了西方世界的國家,甚至是有超越的趨勢。他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將會發展成為科技發明的世界第一。劉牧師指出,中國人之所以能夠成,主要是因為我們比起其他民族的人都更加願意融入當地社會的文化中,盡量與當地同化,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第三世界,當地人都對中國人刮目相看,並且很想知道中國人的秘訣。
縱觀以上種種,劉牧師道出了華人客觀的優勢所在:「西方世界是一個説教的社會,但華人世界卻是一個學習的社會。華人的特色是在生存中求穩定,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當西方世界及極權共產世界都面對制度與價值的危機時,華人世界應當可以走出一條創新的道路。」
除了客觀大環境的變化,過去廿年,華人教會也大大經歷了屬靈上的醒覺,分別顯示於四個方面:敬拜讚美的興起、靈恩運動的興起、禱告轉化運動的興起及職場事奉的呼聲。
劉牧師回想起1989年,來自韓國的河用仁宣教士首次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做了一個一連三天的敬拜讚美會,當時碰上了刮颱風,但是沒想到三天以來在大風雨中禱告敬拜的人數一共有一萬多人。這是一個很感動的場面,成為了華人教會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靈糧堂教會也是屬於這次敬拜讚美的興起的「雨後春筍」。
劉牧師介紹,華人教會的靈恩運動也是大概在20年前開始,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是來自阿根廷Pastor Miller,自從他首次來到台灣,就為華人教會帶來了代表生命事奉更新的模式。其次還有美國的葡萄園教會,雖然現在它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但是它曾為華人教會帶來了教會模式的更新,使華人教會開始明白聖靈是如何在教會中工作的。
有關華人教會參與禱告轉化運動,劉牧師説是從10/40窗口開始的。90年代初,美籍宣教策略家Luis Bush與王永信牧師一起定義了所謂的「10/40窗口」,在這範圍內的國家都是最貧窮、而且福音最難進入的地方,由此開始鼓勵華人信徒為「10/40窗口」中的每個國家禱告。
最後一個值得留意的是職場事奉的呼聲。華人教會大概是在20年前有了這樣的醒覺,華人的全福會當時開始有影響力。這些年來,全球各地的華人全福會都大大地發展,鼓勵了無數弟兄在職場上做光做鹽,轉化社會,迎來了平信徒起來事奉的新時代。目前華人的全福會甚至比西方人的更加興旺。
「過去二十年,看到神的確在世界和屬靈的兩個層面上去預備華人成為祂合用的器皿。我們要去看好這些趨勢,把握華人擁有的優勢,好讓我們能夠迎向未來華人的黃金時代。」劉牧師説。
生命河靈糧堂今年的弟兄特會主題為「迎向華人黃金五十」。特會上有四個講題,包括「面對華人飛躍的黃金時機」、「活出你的命定」、「如何在職場上破局而出」及「弟兄讀書會與你」。大會已經錄製好當日信息的CD,如欲購買,請致電生命河靈糧堂傳播中心查詢:408-748-3377。
相關新聞:
生命河弟兄特會 掌握華人未來黃金三十年(2010.02.04)
生命河弟兄特會 活出命定全面觀(2010.02.03)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