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著名基督教领袖倪柝声逝世50周年,国内外皆举行活动,上海大学教授在论坛上赞扬倪柝声的地方教会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基督教本土化的成功实践之一。美国华盛顿圣经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Bible)则展出倪氏未曾公开的文物。
上海大学余强教授5月30日出席纪念倪柝声逝世50周年的中国基督教研究论坛上,以"中国地方教会运动与基督教本土化"为题,提到基督教本土化的题研究。
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自故已开始,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与本土文化接壤,经历文化变迁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就是所谓"本土化",自唐朝景教进入中国以来,基督教一直探索自己在中国的本土路向,所以问题是如何在中国本土化成基督教。
倪柝声创立的地方教会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基督教能够本土化成功实践之一。他带领的地方教会具体理念和实践是,著重回归圣经、脱离宗派,认为基督徒信仰的源头是圣经不是传统,倪柝声被誉为脱离西方传教士的神学家及巨人领袖。
另外,美国华盛顿圣经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Bible)举行展览,纪念倪柝声未曾公开的文物。
圣经博物馆首席策展人杰弗里·克洛哈博士(Dr. Jeffrey Kloha)解释说:"这个展览其中特色是以传记式介绍倪柝声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包括从未公开的文物,分享他如何使用圣经影响世界各地的人的故事。"
倪柝声为二十世纪中国教会最具影响力的教会领袖和传道人,基督徒聚会处的创始人、基督徒作家、解经家,也是为信仰献身的殉道者。他生于1903年11月4日广东汕头基督教家庭,家中长子,祖父倪玉成为福州公理会最早的华人牧师之一。
倪氏原名述祖,17岁归信基督后改名为"柝声",意为守望者拨浪鼓的声音,1922年至1950年间从事传道工作,教导圣经、传讲福音和出版刊物,作品被编成62卷,名为《倪柝声文集》。他于1972年5月30日在狱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