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关怀贫穷网络5月举办"亲子沟通"家长讲座工作坊,伙伴教会旺角浸信会陈吴真真牧师呼吁家长聆听孩子及自己感受,这像钥匙打开沟通渠道,另分析脑部结构,帮助孩子将情感记忆转化为理性分析表达感受。
聆听感受像钥匙打通沟通渠道
根据统计6至7成小朋友容易被照顾,3至4成要额外照顾,每个孩子性格都是独特,家庭状况资源都不一样,家长需要调较"读得到书才行到条好路"的期望,不要用孩子的能力、前途、成绩、果效来衡量,教他们做一个有品的小朋友,包含爱(来自父母的爱)、勇气、坚毅、诚信、灵性、公平、宽容等。
家长照顾孩子先学懂照顾自己,香港是知识型发展的社会,实行精英制,家长体谅儿女亦照顾好自己来减压,也需聆听自己的心声。
在工作坊讲员建议父母做一个小练习,回忆这周内一件深刻的事情,组长以情绪字眼回应,有组员分享得到鼓励、认可、被明白。陈吴真真指:"沟通由回应情感开始,小朋友、家人和自己都需聆听感受,好像一条钥匙打通沟通的渠道。"
情感记忆转化 理性表达
这与脑部结构有关系,当杏仁核进入戒备状态,前额叶逻辑思考就会暂停运作。杏仁核(动物脑)出生就运作掌控情绪,当危险、焦虑、惊惶、急躁的信息来到,杏仁核作出本能反应,男生的杏仁核为女生两倍,所以男孩子比较冲动依靠本能反应做事。
前额叶(理智脑)由幼儿时期开始建构,发展大约至25岁达到成熟阶段,掌控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处事弹性、适应和社交能力,负责身体及情绪的调节。
家长帮助孩子将情感记忆转化为理性分析,以此来表达;小孩子未必懂得说出感受就用行为来表达,自小训练他们处理情绪,脑部理性的发展也会较佳。
陈吴真真表示:"人的机制是如果处理不到情绪就会做出破坏的行为;如果深层情绪得到安抚,帮助孩子回复安全状态就能够以理性表达。"若有稳固安全的关系承受力较大,相反承受力较少。
当孩子真实地知道自己情绪,感受被人重视和接纳,便有更佳的调节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提升;若果没有处理这些情绪,承受力便会逐渐降低,变成僵化没有弹性的内在运作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