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加洲灣區同工聯禱會上邀請了在牧家成長的四位「公子」以「傳道人子女的經驗談」為題分享成長經歷,特別是作為牧者的孩子所有的獨特生活經驗。此次分享講座目的是藉著四人的分享幫助牧者同工在事奉與家庭間取得更好的平衡與兼顧。
四位「公子」中兩位已全職奉獻,他們為活泉華人教會主任吳天凱牧師和迦南基督教會英文部牧師鄭頌道。此外兩位各有自己事業,分別為現職牙醫趙皓弟兄,他是趙偉牧師的公子,以及現為藥廠業務代表的李光陵牧師的兒子李天恩弟兄。
牧師兒子的無形壓力…
身為牧師的孩子,他們都經歷不少來自他人的壓力。李天恩弟兄分享他的壓力和掙扎,作為牧師的兒子令他不能隨意參加其他教會的聚會:「牧師的兒子不在自己教會聚會,別人會怎樣想呢﹖」
鄭頌道牧師更以活在「玻璃水缸」來形容他們的生活。作為牧養1千人教會的牧師兒子的他説:「1千多人,就有1千多個對孩子的期望。」除此以外更大的壓力來自於其他人的眼光。在公親開拓教會時鄭牧師幫助青少年事工,「每次我講主任牧師時,人家會想:你在為父親講説話;而當父親談及青少年事工時,人家又會想:你在為孩子講説話!」周遭的壓力不言而喻。
對父親最深刻印象…
談到父親對他們的最大影響時,四人都不約而同見證了他們父親的生命。李天恩弟兄説:「我們的父親永遠都對自己、對神和對人誠實!」
吳天凱牧師則被父親永不言休竭力事奉中國教會的精神深深感動。「我父親在86歲年紀時説,神給他異象去培養中國大陸的傳道人。」至今父親92歲已完成50多講的基礎神學,並印成光碟讓人帶到中國大陸發行。吳牧師説:「很多人早早退休,但我的父親還有一口氣時仍要為主服侍!」
鄭頌道牧師分享父親愛靈魂的心令他印象深刻。「一次父親主講了一場cross-culture的音樂佈會,很多人舉行信主,但父親卻説:『可惜我沒有機會培養他們。』」他見證父親所到之處都做牧養工作,在沒有聚會所的地方開拓教會,短宣行程密密麻麻竟佔整半年的時間。鄭牧師説:「父親給我很大的模範!」
跟隨父親事奉腳蹤…
談到他們父母對他們走上事奉路的影響時,鄭牧師分享自己的獻身與父親沒有直接關係。「我的父親只是教我怎愛主。在一次夏令會,一段以賽亞書的經文感動我,我説:『神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這樣走上了一生事奉的路。他與在場教牧分享教子心得時説:「最重要是幫助孩子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答問時間,一位牧者表示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良多,並發現自己孩子的大部份壓力源出於自己;有牧者請四位分享父母對他們婚姻的期望,亦有牧者要求他們建議如何為自己的孩子代禱。不少牧者熱烈舉手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