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加洲湾区同工联祷会上邀请了在牧家成长的四位"公子"以"传道人子女的经验谈"为题分享成长经历,特别是作为牧者的孩子所有的独特生活经验。此次分享讲座目的是藉著四人的分享帮助牧者同工在事奉与家庭间取得更好的平衡与兼顾。
四位"公子"中两位已全职奉献,他们为活泉华人教会主任吴天凯牧师和迦南基督教会英文部牧师郑颂道。此外两位各有自己事业,分别为现职牙医赵皓弟兄,他是赵伟牧师的公子,以及现为药厂业务代表的李光陵牧师的儿子李天恩弟兄。
牧师儿子的无形压力…
身为牧师的孩子,他们都经历不少来自他人的压力。李天恩弟兄分享他的压力和挣扎,作为牧师的儿子令他不能随意参加其他教会的聚会:"牧师的儿子不在自己教会聚会,别人会怎样想呢﹖"
郑颂道牧师更以活在"玻璃水缸"来形容他们的生活。作为牧养1千人教会的牧师儿子的他说:"1千多人,就有1千多个对孩子的期望。"除此以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其他人的眼光。在公亲开拓教会时郑牧师帮助青少年事工,"每次我讲主任牧师时,人家会想:你在为父亲讲说话;而当父亲谈及青少年事工时,人家又会想:你在为孩子讲说话!"周遭的压力不言而喻。
对父亲最深刻印象…
谈到父亲对他们的最大影响时,四人都不约而同见证了他们父亲的生命。李天恩弟兄说:"我们的父亲永远都对自己、对神和对人诚实!"
吴天凯牧师则被父亲永不言休竭力事奉中国教会的精神深深感动。"我父亲在86岁年纪时说,神给他异象去培养中国大陆的传道人。"至今父亲92岁已完成50多讲的基础神学,并印成光碟让人带到中国大陆发行。吴牧师说:"很多人早早退休,但我的父亲还有一口气时仍要为主服侍!"
郑颂道牧师分享父亲爱灵魂的心令他印象深刻。"一次父亲主讲了一场cross-culture的音乐布会,很多人举行信主,但父亲却说:『可惜我没有机会培养他们。』"他见证父亲所到之处都做牧养工作,在没有聚会所的地方开拓教会,短宣行程密密麻麻竟占整半年的时间。郑牧师说:"父亲给我很大的模范!"
跟随父亲事奉脚踪…
谈到他们父母对他们走上事奉路的影响时,郑牧师分享自己的献身与父亲没有直接关系。"我的父亲只是教我怎爱主。在一次夏令会,一段以赛亚书的经文感动我,我说:『神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样走上了一生事奉的路。他与在场教牧分享教子心得时说:"最重要是帮助孩子与神建立亲密关系。"
答问时间,一位牧者表示从他们的分享中感受良多,并发现自己孩子的大部份压力源出于自己;有牧者请四位分享父母对他们婚姻的期望,亦有牧者要求他们建议如何为自己的孩子代祷。不少牧者热烈举手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