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现同性家长关注小组

gay_parenting

随著同志平权运动的激烈推进,在西方社会同性伴侣共同抚养"儿女"、组织"家庭"的例子越来越普遍。但原来在香港这小小的城市,这种"家庭"也已经存在,他们并一起组织起来,成立首个同性家长的关注小组。

《南华早报》6日的生活版特写了这个另类群体。名为"彩虹家庭"(Rainbow Families)的关注小组,成立于2013年,成员大部分是住在香港的外籍同性伴侣。至今这个小组有80多位成员,其中20个家庭是已经有孩子的,其他人则是准备生育或领养。

创办"彩虹家庭"的两位男同志来自美国纽约,他们的大儿子是在美国领养的,小儿子则是在香港领养的。他们表示,观察到美国对同志家庭这概念并不陌生,所以这类家庭已渐渐可以融入社会主流,香港则相对在这方面落后。虽然自关注小组成立后的这些年来,他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同志伴侣与他们的孩子走出来,但他们认为主要的挑战是"香港并没有把不同种类家庭的概念列入教育范围内"。

目前两位创办人已因签证等原因返美,由另外一对来自澳洲悉尼的女同志Laura Simonsen和太太负责关注小组。她们有一位好朋友给她们捐赠精子,用人工受孕法受孕,在悉尼诞下了她们的大儿子。当她们准备在香港玛丽医院生第二胎的时候,立刻被医生拒绝了。她们后来被邀请与玛丽医院的其他咨询人员见面。经过她们解释情况之后,玛丽医院在教育研究用途的考量下,终肯接受她们的个案。她们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长远可以提升香港社会对同志家庭的认知。

这对女同志的经验,为另外一对女同志Bess Hepworth 和 Kirsty Smith顺利在玛丽医院生孩子铺路。Bess和Kristy先后通过三藩市匿名的捐精者,前往泰国进行人工受孕,最后在玛丽医院生孩子。她们俩现育有一对分别是两岁半和八个月大的儿子。她们宣称,"感到香港人对同志及跨性别群体以至同志家庭越来越接纳"。

可是,Bess指出外籍同志比较多出柜并得到家人支持,中国人或亚洲人同志伴侣仍需要面对很多家庭压力,因为他们得不到文化上的接纳。

现时"彩虹家庭"有20%成员是本地香港人,但他们都不愿意在Facebook群组里面表露身份,只选择定期收到会讯及电邮通知。"彩虹家庭"透露,遇到不少本地香港人长期向家人隐瞒同志身份,过著双面人的生活。有一对男同志不敢出柜,他们甚至已通过代母生儿育女,但却是分开居住的。还有的为了应付父母,女同志与男同志假结婚,然后各自过自己的同志生活,这种情况并不少。

  •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莱坞明星分享洛杉矶大火动态 表示"我们信靠上帝"

    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矶附近的野火发生后首次回到家中,并于1月22日更新了灾后动态。这位直言不讳的基督徒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感谢大家的祷告和支持。他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我们坚韧,并且信靠上帝,把这一切视为一种祝福。"

  •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判重罪,带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总统。"爱与冲突和睦事工"会长刘哲沛律师从法律和信仰的视角,将川普的经历与保罗在捆锁中的福音见证相联系,强调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义。他也指出,无论世人的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稣基督而被赦罪,成为神的儿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