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福音團契問題賭徒復康中心於11月23日下午舉行了「有誰愛憐——女性問題賭徒的困境與出路」記者會,中心總監潘仁智先生和主任翁慧梅女士就女性賭博問題向傳媒講述了中心的研究結果,內容包括女性問題賭徒的特點、動機、賭博對其生活的影響等。
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在會上總結了他們3年來對女性問題賭徒個案的統計分析結果,又邀請2位戒賭的女士現身説法,講述賭博對她們以及她們家庭造成的嚴重危害。中心指出,香港社會女性沉迷賭博的情況不容忽視,他們促請社會和政府重視女性賭博問題。
成立於2001年4月的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是全港首間以問題賭徒及家人為服務對象的社會服務機構。翁主任表示,本港對華人地區女性賭博問題的研究是很少甚至是沒有的。早前政府請理工大學做的調查中,只有2名女性承認自己是問題賭徒,但中心服務3年以來,已接獲女性賭徒個案119名,女性問題賭徒40名,相比之下,研究的資料和數字更有説服力。
社會風氣使女性加入賭博行列
記者會上,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指出,社會環境對女性賭博有很大的影響。香港賭博合法化後,社會賭風熾熱,六合彩、賭波、賭馬遍及各階層,賭博成爲一種娛樂,更有賭船以免費娛樂吸引婦女連羣結隊上船。加上借貸容易,低收入人士和家庭主婦免入息證明也可以輕易的得到貸款,種種因素吸引女性加入賭博的行列。
而女性的賭博多為逃避性的賭博,即是為逃避問題而賭博。與男性賭徒相比,女性更喜歡以機會爲主的賭博,例如上賭船賭博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她們認爲賭博可以和朋友一起,減少孤獨感和孤立感,有的更是想尋找結識異性的機會。女性問題賭徒的特點是壓縮性的,即開始的日子比男性遲,但沉溺得更快。
女性賭徒最經常面對的問題是:在人際關係上,不能與人設立健康的界綫:如不守信用,説謊等;在心理上,不懂處理衝突和情緒的,常有抑鬱、恐懼、擔心、自我毀滅的想法,亦影響到對子女的照顧;在經濟上,她們往往不勝負荷,非常擔心未來的經濟情況,甚至有出賣身體還債的可能。
女性沉溺賭博的問題不比男性輕,但接受戒賭服務的卻以男性爲主
中心表示,女性沉溺賭博的問題不比男性輕,但目前接受戒賭服務的賭徒卻以男性爲主。參考美國和澳洲的研究顯示,這兩個國家的問題賭徒中女性都佔到4成。但在工福過去3年的賭徒統計數字中,雖然從2001年至2003年,接受戒賭輔導的女性賭徒從17名上升至65名,但整體來看接受輔導的女性賭徒只佔全體個案的12%。
工福表示,接受戒賭服務的以男性爲主,是因爲社會上對女性「爛賭」的批判較男性強,「家醜不外揚」,使她們本身有羞恥感、內疚感,不敢表達自己的問題,很少承認自己是賭徒。此外,在以男性戒賭爲主的服務中,女性賭徒更容易被忽略。
工福「身心靈」問題賭徒治療和輔導
問題賭徒沉溺賭博不是短期就可以治療好的。在場分享的蘭姐説,她把自己十多萬的退休金全輸光了,被警察抓了,上庭的時候也不怕,心裏還想賭。甚至在受服務令的時候也還去賭,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
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通過「身心靈」治療和輔導,力圖找到這些女性賭徒賭博的根本原因,根治賭博的問題。翁主任説,賭博只是她們發洩的一個途徑,而根源的因素可能是她們兒童時曾受暴力對待、或要舒緩壓力、逃避憂慮、實現個人的自主性等。工福的牧靈事工幫助賭徒脱離賭癮,通過更新聚會、信仰輔導、查經小組及信仰活動,讓她們重尋生命的價值,重整價值觀,重建人際關係,重編生活,脱離賭博。
在工福中心戒賭的很多人不但認識了基督的福音,更從「自助」到「助人」,「倡導反賭博」。翁主任説,有的個案是一位女士來戒賭,隨後把兄弟姐妹都一起帶來,不僅僅是自己戒賭,更幫助身邊的人,向他們見證、互相鼓勵和支持。在場分享的已戒賭的Amy和蘭姐亦表示,一起的支持很重要。
對於在政府成立的2間戒毒復康中心裏,賭徒接受以半年爲期的復康治療,潘先生指出其中的不足:「治療和輔導不應以時間爲限。按住賭徒的手在半年內不賭,不代表是已經戒賭了。。賭徒裏面有更深層的原因使他們沉溺賭博,要從性格、價值觀等方面根治賭博的問題。」
對政府及社會團體的建議
中心建議政府正視女性賭博問題,強化家庭作用,減少家庭暴力,並且加強各財務機構的機制,遏止因放任借貸而引致的賭博行爲。此外,政府應推動有關賭博的研究和教育,指引女性問題賭徒尋求援助,建立「反賭博」的社會環境。社會上的有關機構亦須主動接觸高危險婦女工作羣體,提供發展和預防性服務。
最後,中心總監潘先生表示,希望政府重新看待賭博問題——政府要加強宣傳,重整社會的觀念。他説,在中國文化裏,賭博較容易被接納,但政府應透過宣傳矯正市民的錯誤觀念:「吸毒是犯法的,但賭博不犯法,不會被拉入獄」、「戒賭比戒毒容易」,這些都是錯的。
他説,政府很重視反吸煙,事實上,相對於吸煙,賭博的危害嚴重得多。賭博可令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而且強烈地牽連到家庭關係,對賭徒家人的傷害非常大。他表示,賭博本身就有嚴重的禍害,政府不應該只是宣傳「沉溺賭博有害」。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