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鼓勵女性加強自我肯定

香港女性減肥蔚然成風之時,女青年會鼓勵女性加強自主性及自我肯定,接受和欣賞自己
為瞭解現時香港女性對自我體態形象的看法,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於2004年2月至4月期間進行了全港最大型的「女性自我體態形象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二千多位本港女性,收集她們對改善儀錶及體態的意見;並就調查結果分析現時香港女性接受纖體或美容療程的原因和探討外表對女性自信心的影響。7月11日,女青年會舉行了該調查的新聞發佈會。

調查發現, 香港女性瘦身文化已蔚然成風。九成受訪者都覺得要減肥才可以達到心目中的體重;有近四成受訪者曾減肥。並且,減肥有年輕化趨勢。

結果顯示,有大量受訪者女性健康意識低,並且不諮詢醫生意見而進行減肥。女性追求瘦身美容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深層心理需要,例如自我形象欠佳、與伴侶或家人關係不和等問題。

女青年會鼓勵女性應加強自主性及自我肯定,更要運用獨立的思考及分析力,接受和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價值,發掘才能,建立自我形象。女青年會即將舉辦有關社區教育活動、健康巡迴展覽、婦女教育講座和婦女健康刊物,提供正確的健康資訊及培育健康意識。


以下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性自我體態形象調查」分析結果的新聞稿節錄:

1.香港女性瘦身文化已蔚然成風
瘦就是美的標準已被香港女性普遍接受。調查發現;整體來説,所有年齡的受訪女性都不滿意自己的外表和體態, 也不滿自己的體重;大部份女性都追求瘦身,並且認為肥胖是負面的。九成受訪者都覺得要減肥才可以達到心目中的體重;有近四成受訪者曾減肥,當中超過一成人更減肥三次或以上,主要因為貪靚和希望增加自信心。

調查又發現,減肥有年輕化趨勢,十八歲或以下的受訪者中,近四成的體重是過輕,她們平均減肥一點七次,是五個年齡組別中最高。界乎19至29歲的受訪女性中,接近一成半(14.2%)是贊成以整容來改善樣貌的,比率明顯較其他年齡組別為高

2.對自我體態形象要求嚴苛:香港女性沉重負荷
廣告效應及瘦身文化使本港女性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受到很多無形束縛及捆綁,構成女性的沉重負荷。當社會對現化女性的要求不單要女性有一定的學歷程度和事業成功,還要兼顧家庭,亦期望女性有標致的五官,纖瘦的身形,女性可如何負荷?

3.女性健康意識低,不諮詢醫生意見而進行減肥
調查顯示, 普遍女性都是由報章雜誌、電視或電台中取得有關瘦身及纖體的訊息。由於減肥產品廣告往往誇大效用和安全程度。因此,在服用藥物前,女性應諮詢醫生及專業人士的意見,改善飲食習慣及配合適當運動,健康安全地改善體態才是最重要。

4.瘦纖少女也瘦身,纖體美容風氣席捲年青女性
調查顯示,十八歲或以下的少女儘管有著最纖瘦的身材(BMI=19.34),甚至有四成是過輕,可是,她們對樣貌及體態的自我評分最低,即僅僅合格。除此以外,她們亦較缺乏自信心,在以五分為滿分的心理測量表中,她們平均只有3.23分 ,在瘦身美容風氣的影響下,釀成負面消極的自我形象及削弱自信心,造成心理壓力,影響身心成長。

5.媽媽也瘦身,恐影響小孩健康概念及自我形象的建立
兒童若在周遭充斥著減肥美容壓力的環境下成長,身心發展會受到負面影響,建立扭曲的自我形象及體態標準,使我們的下一代更難以確立健康及正面的價值觀。

6.新一代女性過份注重美貌身材,容易助長歪曲的瘦身文化
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六成的單身女性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而改善樣貌及體型。另外,八成的單身女性也認為美麗的外表和身段是她們自信心的來源。雖然新一代女性的教育程度及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但她們仍未衝破守舊思想的框框,把外表看作為女性最重要的本錢。

7.女性追求瘦身美容背後,可能隱藏深層心理需要
女性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亦應理智分析及反思,以健康的方法改善外表,同時亦應注重內在美的培育。另外,部份女性在追求瘦身美容背後可能隱藏心理需要,例如自我形象欠佳、與伴侶或家人關係不和等問題。

8.女性應反思瘦身消費文化,切勿把極端的體態標準合理化
調查顯示香港女性對自己體態的評分甚低,改善樣貌及體型的原因以內在主觀因素為主,反映香港女性極受主流瘦身文化影響,應加強自主性及自我肯定,更要運用獨立的思考及分析力,認清瘦身美容風氣背後對女性帶來的思想箝制,切勿隨波逐流

9.糾正扭曲的社會文化,提供適切的服務
現代女性應建立積極正面自我形象,學習愛護自己的身體﹔而作為伴侶、家人或朋友的,亦宜多關心鼓勵她們,協助他們抗衡扭曲的社會文化。

10.女青年會給香港女性的美麗人生錦囊:
飲食作息習慣要均衡,身體健康就是美;
提高健康意識,減肥前應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意見;
使用減肥或美容產品或服務前要理性分析;
接受和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價值;
發掘才能,建立自我形象。

新聞發佈會全文可在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網址下載:http://ywca.org.hk/home.htm or http://ywca.org.hk/research/200401a/news20040711.doc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