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世紀大敵愛滋病:預防勝於治療

在11月3日《時代雜誌》全球健康會議最後一天,對抗愛滋病組織代表參與了「在愛滋病的對抗戰裡我們要學習什麼﹖」的研討會。(What Must We Learn From the War Against AIDS?)會議集中於一個主題:預防愛滋病將會是對抗愛滋病的重要挑戰。

會議出席代表包括世界衞生組織﹙WHO﹚、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比爾趙髐珧基金會﹙The Gates Foundation﹚及盧旺達國立愛滋病對抗委員會﹙Rwanda National Commission to Fight AIDS﹚等成員。

據《時代》報導,各代表認為愛滋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代表Dr. Peter Piot認為若把對抗愛滋病的焦點放在「治療」上,便會忽略了對付愛滋病的兩大禍根:性與毒品。這兩項亦是愛滋病最廣泛肆虐的非洲的頭號愛滋病最大來源。Dr. Peter Piot表示日後會把工作更集中於愛滋病的預防上。

會議亦討論了預防愛滋病工作上遇到的攔阻,包括與性有關的話題是不少地方的文化禁忌,以致政治領導者不願意提出。然而,與會者都認同:沒有愛滋病的預防教育的配合,絕不可能單靠治療杜絕愛滋病。

此外Dr. Peter Piot認為,改變造成愛滋病傳染的行為,比治療愛滋病本身更困難重重。德國今年一項調查發現,同性戀是德國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增多的主因。此外,《2004年中國愛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顯示男性同性戀愛滋病者巳成為中國第二愛滋病高危感染族,僅次於吸毒人羣。

在如此嚴峻的愛滋病問題前,教會的角色又如何呢﹖上月在「香港教會使命研討會」上,洛桑世界福音委員會國際總監Dr. Ted Yamamori呼籲教會要回應世界的苦難,以愛成為光一樣的教會,見證福音的大能。

在愛滋病問題上,他認為教會不能「無動於衷」。他表示,教會應勇敢責備不負責任的婚前性行為的風氣,並要向愛滋病患者顯出關心。Dr. Ted Yamamori説:「基督徒是否聽到鄰舍因為愛滋病而發出的唉哼﹖教會是否聽到人們痛苦的呻吟﹖」他又説:「教會如對愛滋病奮起抗戰,世上會見到最出色的護教行動。」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