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性格内向 能完全活出基督教信仰吗?
不要让"内向者"的标签限制你进入耶稣所赐的丰盛生命。不要让这个标签成为你分享信仰的障碍。敞开心扉,接受更深的关系、更丰富的群体生活,以及更勇敢的见证。成为耶稣的朋友,愿意去爱、去服事--无论祂带你去哪里。
-
妈妈,妳是信仰中的主要影响者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多数美国的母亲在孩子13岁之前就将自己的宗教观念传给了他们。如果一位母亲是基督的虔诚追随者,她的孩子很可能会遵循这种模式。如果一位母亲是不可知论者、享乐主义者或无神论者,她的孩子也很可能会采纳这些观点。
-
如何在不想祷告时仍能持续祷告
祷告是基督信仰的基石,是与神直接沟通的管道,滋养我们与祂的关系。耶稣鼓励我们祷告。祷告应该像拿起手机与朋友聊天那样自然。然而,许多信徒在维持持续的祷告生活上感到困难,尤其是当动力减弱时。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如何克服,对于深化我们的属灵旅程至关重要。
-
透过基督教读书会培养社群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一项研究,参与读书会的成员报告说,他们的理解力有所提高,同理心增强,并且有更强烈的社群感。从信仰的角度看,这些益处可以促进灵性成长和更广泛的社群参与。创办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读书会是一件好事。
-
护教学《游子吟》作者冯秉诚牧师淋巴癌 海内外华人信徒关心代祷
著名华人基督教护教学著作《游子吟》作者冯秉诚牧师(笔名里程)因淋巴癌病情牵动海内外华人信徒的心。这位曾以科学家的理性视角写下影响深远的《游子吟》、帮助无数知识分子跨越信仰鸿沟的牧者,目前正经历严峻的健康考验,全球基督徒正以祷告守望这位神的老仆人。
-
【2025凯珀奖】唐崇荣牧师谈神学院、印尼福音转化的异象
现年85岁、著名华人福音派领袖唐崇荣牧师本月获加尔文大学和加尔文神学院颁2025凯珀奖(Kuyper Prize),肯定他在全球推广归正神学的卓越贡献。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