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尾,各個基督教事工機構都開始為過去一年的發展作回顧,《海外校園》雜誌也在十一月份的通訊裏面發表了2006年的回顧與前瞻。
自1992年開始至今,歷史悠久的《海外校園》雜誌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忠實讀者羣。《海外校園》編輯部努力按照讀者的需要撰寫有益的内容,因此引來了各界讀者的好評。回顧2006年,《海外校園》喜獲新加坡、英國、北美、甚至一些創啟地區的讀者的讚賞,不少人看了裏面的文章以後受感動,決定信主和受洗。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内地的留學生,第一次接受了信仰。
一位來自北美的讀者來信説:「這期《舉目》(22期,2006年5月號)內容豐富感人,講到中國大陸的弱勢同胞(民工、孤兒、農民等),實在讓我們這些身在海外優渥環境下的基督徒汗顏。盼望我們能常以自己的同胞為念,用經濟行動來支持這些同胞。謝謝您們的報導。」
中國留學生遍佈全球很多角落,《海外校園》雜誌數量上面的需求也日漸增加,創啟地區的一些信徒亦多次要求得到多本免費的《海外校園今選本》。
2006年裏,對於《海外校園》雜誌最大的突破是在六月份的時候首次發行了《海外校園》歐洲版。據説,自美國911事件發生以後,中國學生都比較更加容易去歐洲留學,有超過半數出國的學生的目的地是歐洲,而其中比較受歡迎的國家是英國和德國。由於歐洲比美國的環境更難適應下來,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都會選擇在畢業以後回國,所以更加需要在海外堅固他們的信仰,讓他們在中國也可以向身邊的人傳福音,甚至成爲事奉主的同工。現時,《海外校園》歐洲版主要英國及德國各間華人教會免費派發,成爲很多讀者歸向基督的引路人,需求越來越大。
歐洲華僑佈道會的同工甚至報告説:「因為《海外校園》歐洲版的需求量太大,我只能扣著給索取的教會和個人。」
另外,門徒培訓的事工也是《海外校園》雜誌文字事工以外的一大重點。2006年,《海外校園》雜誌編輯及其他同工在世界各地舉辦查經聚會及培訓營等等。八月下旬,一位同工參加創啟地區一個海歸(海外留學回國的學生)團契的查經聚會,事後,一位海歸姊妹打電話見證説:「那位同工對我們的幫助好大,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屬靈長者。」
牛津華人教會一位弟兄給《海外校園》雜誌 的信中寫到:「每當我想到城鷊s老師和陳慶真老師,在牛津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讓釵h生命被神徹底觸摸,我的心就深受感動;每當我聽到他們在牛津及其它城市勞苦所結的果子,我的心就湧出讚美。謹代表牛津華人教會,向神獻上感恩,也謝謝美國校園團契/海外校園雜誌社將他們像禮物一樣差到我們中間。他們不單以口傳講福音,更是用生命活出來;並且他們以為父為母的情懷,鼓勵、勸慰並激發我們,活出與神恩召相稱的生命。」
每年一次的南加州培訓營的參加者,也留下了深刻的評語:「信息非常非常的好」、「感謝主的恩典,受到很多加力,希望這樣的聚會,年年都辦。」
2006年是果實非常豐盛的一年,來年《海外校園》雜誌將有更多的需要繼續跟進工作。比如海歸事工方面,爲了幫助海歸們在回國前有足夠的預備,以及回國後能很快地適應,《海外校園》同工們正在收集資料,預備編寫海歸手冊。另外,九月份的歐洲之行,劍橋一華人教會的負責同工,再三爭取從美國校園團契/海外校園雜誌社差派同工到他們中間培訓一個月,所以在明年需要找到合適的人選。
最後,《海外校園》雜誌希望能夠帶領更多的年輕人踏上「甘願燒盡為我主」之路,把時間、才幹、金錢,都投資在永恆裏。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