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102年 基督教救国精神被遗忘?

五四运动102年 基督教救国精神被遗忘?
五四运动102年 基督教救国精神被遗忘?

五四运动(5月4日)102周年,加尔文大学发表研究文章分析五四精神、基督教救国的理想,表示不能仅以中国的仇外心理或西方扩张主义来解释其成败。

英美差会创校 基督教培育新一代救国

加尔文大学亨利基督教与政治研究所发表文章《爱国使命的悲剧讽刺:激进的爱国主义以及中国新教使命的逆转》,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学生运动,当时有两条路线发展新中国,基督教与爱国主义救国。

文中指,1920年代后期,韦卓民、赵紫宸等人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第一批中国基督教领袖,积极从事行政管理,教学,写作和会议等工作,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两人仍然继续活跃在国际宣教界,但是在1930年代日本战争进一步破坏了教育任务的稳定性,基督教救国陷入困境。尽管如此,爱国主义仍然是他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韦卓民为20世纪上半叶英美基督教差会联合创办的华中大学校长,他综合儒家和基督教文化元素。以拜祖先为例,他认为这既是中国社会文化习俗,也不与基督教教义相抵触,两者可以共融调和,试图通过大同的理想世界超越民族隔阂,推动基督教与新文化运动。

他声称,基督教是敏捷和适应性强的宗教,坚持主张基督教高等教育可以拯救中国,培育年轻一代的人格和才智,为新中国所贡献,作为中国基督教传播基督教运动一部分。大学帮助为促进中国的个人和社会生活基督教化计划制定政策,他还希望学校将整个国家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强大持久的影响,以基督教重建中国。

1937年中日爆发战争,基督教高等教育机构被关闭,迁移到中国内地,从另一条阵线服侍社会,在落后地区学校收留学生保护他们免于战争的影响,将他们的学术水平提升至大学。

基督徒救国落空原由 需全盘思考中国史

当再思五四运动以世俗救国路线与基督徒救国的理想最终落空时,或可归咎于基督徒参与救国,因著对基督教不同的理解,基督教救国也有不同的方案,包括有拯救灵魂为先、改造人格为重、改革社会制度入手、推翻现有制度建立天国等的争论。

另外,文章引述专门研究中国基督教、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贝斯(Daniel Bays)分析,令人遗憾是中国知识分子与来自西方的新教徒的传教机会不合时宜。自清末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求儒家传统之外的思想以拯救和加强中国。他们通过商业、军事重建、文化重建和宗教复兴,尝试了各种救国道路。

可惜是社会运动与民族主义情绪的相互作用以及跨文化的不协调,传教士及中国本土的信徒领袖在传教项目上,意外地为中国共产主义铺平了道路,而最终共产主义将基督教视为西方侵略的工具,传播的自由遭到封杀。因此,回顾五四运动基督教的发展,不能仅以中国的仇外心理或西方扩张主义来解释其成败,需要更全面的解释来思考中国史的知识。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