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崗倡中國建立有「基督教底色」的「公民宗教」

1
美國普渡大學楊鳳崗教授。(圖:中國宗教與社會空間研究網)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基督教在中國社會中處於起步階段。同時教會、信仰與社會、政治制度之間應當建立怎麼樣的關系也處在探索階段。

普渡大學學者楊鳳崗講授以「美國立國的宗教基礎」為題,對基督教在未來的中國政治制度中可扮演的角色作出探討。

首先對於「基督徒怎麼看待政治制度」這一棘手的問題,楊鳳崗教授解釋,政治是事關公共利益的事務,因為有人羣就有社會,有社會就有政治,有政治就要有權力,因此「政治」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而政治制度就是關於如何分配和使用權力的安排。但他認為,政治制度不能侷限於權力分配,需要有信仰作為基礎。例如在美國採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制。而三權分立的觀點來自基督教信仰中對罪的認知,每個人都有罪性,遇到誘惑時難免犯罪。因此需要權力間的互相分離,彼此制衡,以避免權力過分集中。

美國在權力運作程式上,是個綜合政治體制,基督教對形成這一政治制度有著積極作用。他解釋,美國的綜合政治體制包括了狹義的民主決議制、代議共和制、總統獨裁製。而基督教會的權力制度有三種基本形態:一是主教制(episcopalism),二是長老制(presbyterianism),三是會眾制(congregationalism),分別在基督教中形成了主教總裁製、長老代議制和會眾決議制。後來教會內的權力分配和行使的實踐,為社會政治領域提供了範本和經驗。從而不同類型的教會成為了美國民主共和總統制的社會基礎。

基督教在多元化的中國社會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以美國的經驗反觀中國,楊教授認為,基督教對於中國社會能夠作出什麼貢獻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近年來在城市新興家庭教會眾發展較快的改革宗神學強調積極入世,力行改造世界,並且認為當代基督徒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不應持盲目樂觀的信心,反之在現實環境中也不要盲目悲觀。

中國現代社會和美國立國時期的社會因素有所不同。他認為在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應當意識到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並存」才是現在中國社會的現實,宗教一元壟斷的局面不復存在。

雖然基督教對美國立國時期政治制度的影響模式在中國雖不能「複製」,但美國也曾面臨過宗教要走向多元化的問題。楊教授指出了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實:在20世紀後半時期,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等基督教外的其他宗教進入美國,也在信仰、組織、會眾等方面日益趨近主流。因此,美國的靈魂、價值觀念、文化認同雖然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但基本色調依然是猶太基督文化。迄今為止這依然是個事實,而且意義深遠。

楊鳳崗教授指出,在中國多元並存有可能導致後現代的相對主義,並有可能導致社會的分崩離析和經常性的暴力衝突。事實上去年來在中國也的確曾發生過多起宗教極端案件,例如新疆大毛拉被刺殺,昆明、廣州等發生令人後怕的恐暴案。但他認為不得不思考的是,因著有信仰的需求,多元化的問題並不是消極禁止和打壓宗教就可以解決的。

楊鳳崗教授建言,走出這種後現代困境的途徑在於建立憲政法治,在社會基層實踐民主共和總裁,同時樹立公民宗教。他解釋説,「公民宗教」不是宗派宗教,而是公民社會中公共生活的神聖維度。例如美國的公民宗教以基督教為底色,但不等同於基督教。

他又指出,中國若建構未來社會的公民宗教無可避免地需要以儒學或儒教為底色,因為儒家文化在中國歷經千年,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價值取向,甚至可以説已經成了揮之不去的文化基因。但是亦同時需要基督教為底色,因為迴避不了的是基督教在中國和華人中正在迅猛傳播這一現實。

楊鳳崗教授説:「面對我們所特有的歷史和現實,我認為,沒有儒學對於基督教的主動吸收,沒有華人基督徒的主動參與,未來中國社會的公民宗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中國多元化的現狀下,基督教要中國社會公民宗教的建立中發揮其影響力,不單是宣揚宗教要發揮積極作用,也需要有宗教政策的自由、需要社會對基督教的正確認知並行政部門對基督教政策的拓寬,宗教法治等途徑使基督教能有空間自由參與公民宗教的樹立等。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