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詩歌著重廣東話正音?教會音樂重回文化色彩

香港聖樂促進會1月26日召開聖樂牧養座談會,潘凱玲傳道表示近年著重廣東話正音,聖詩頌唱相對減少,教會缺乏顏色感官;劉永生指出藝術美感被商業化,流行文化影響了教會音樂;蔡禮遜牧師提出,聖樂必須回歸基本,強調教會崇拜是聖樂的核心;譚靜芝博士強調基督教在聖樂方面需適切的教育。

興起本土創作詩歌 聖詩頌唱減少

對於聖樂發展的現況,建道神學院跨文化部兼任及儲備講師潘凱玲傳道表示,疫情之後教會詩歌的曲目大量收窄,重複唱幾首歌,近年著重廣東話正音興起本土創作的詩歌,聖詩頌唱相對減少帶來挑戰。

「我們還懂不懂欣賞不同文化、色彩的音樂?藝術豐富我們信仰的經歷面對不同的挑戰,得著盼望和鼓勵。」她指,整全福音提倡德、智、體、羣、美,教會缺乏顏色感官,唱詩是「我與神的敬拜」。

回歸美就是悔改歸主

信義宗神學院助理教授柏峻霄博士強調感觀之美的時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經提過「以美育代宗教」,意思是説我們用美育來培養人的心底、身體,總的來説以美育代宗教,這個口號在中國的教育界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宗教會否被蔡元培所強調「美育代宗教」所取代?

「美到底是甚麼?美是一個感覺嗎?大家都説美是一種感覺,美是很主觀的。有沒有客觀的標準?美這個術語在基督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為美就是上帝的名字,美就是上帝的榮耀。」柏峻霄續指,在基督教的最早期神學,以至在舊約中不斷的強調美,因為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上帝説這個世界是好的,好的意思是美。上帝一定有美的觀念,才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所以在基督教裡,美的根源是上帝。

柏峻霄挑戰作為基督徒要思考怎樣回歸美,在基督教回歸美就是悔改歸主,美最根本就是要聖潔,人有罪怎能美?人失去了上帝所創造的形象,就是失去了上帝所創造的美,因為那形象就是榮美,可惜現代人以自己的主觀自我作為主體。

本土詩歌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崇拜與藝術中心、退休講師劉永生認為藝術美感已被放棄,被流行文化牽著走化成商品,從現今教會音樂用的類別可見一斑。

他指出,從70年代開始,商業機構掌握音樂出版,將藝術文化美感視為商業產品,也成為權力掌握,無論政治、經濟、商業一早開始吸納文化人、藝術教育工作者成為權力者的「爪牙」,教會也不自覺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同時,他提出以音樂牧養羣體時,強調對終末神學的認識,以建立完整的世界觀,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和創造的本源。此外,藉著聖詩集帶領會眾認識教會歷史和信仰的重要,以及透過唱聖詩來學習神學和讀聖言。

聖樂牧養由下而上人性化

香港浸信教會蔡禮遜牧師則指,牧養需要同行者,作為牧養的人要知道最終要帶到事奉人員去到哪裡,體諒他們生活遇到的種種挑戰。至於如何加強崇拜藝術感官?浸信教會在大節期如將臨期,透過音樂、畫、插花、短片,向會眾講解節期的信息,作為切入點讓人懂得欣賞。

退休前曾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音樂編輯的蔣慧民,認為由下而上比較人性化,他以英國詩人的《Bluebird》為例,説到藍鳥飛過湖泊看著倒影忽然靈光一閃,帶來生命的醒覺。作為《普天頌讚》(新修訂版)編輯,三年統計教會已用400多首,在教會一步一步訓練詩班員,從崇拜預習至選詩,並提醒自己認為好的牧養就是建立信徒。

聖樂牧者聖樂心 聖樂不是「我覺得」

對於聖樂牧養如何入手?蔡禮遜認為聖樂必須配合和回到牧養的基本,就是三一上帝救贖工作只能夠在神的話語找到,聖樂不是「我覺得」,崇拜是教會的核心,最多信徒參與,崇拜是聖樂的設入點。

談到聖樂牧者的呼召,金巴倫長老會長洲堂主任牧師何世傑指出:「牧者需要了解文化和教會的動態、具備音樂才能、瞭解神學與音樂的關係、策劃教會崇拜各種禮儀儀式如婚禮;還要與聖樂事奉領袖合作,確保教會和音樂事工整體使命與願景一致。」

聖樂牧者也是精神領袖,透過音樂促進會眾與上帝建立關係,幫助他們靈性成長,最重要是聖樂牧者要有聖樂心。

聖樂可用流行曲譜基督教歌詞?

旅加現代中國作曲家黃安倫透露原本對聖樂一無所知,透過教會的牧師和師母悉心教導,對著《普天頌讚》逐一向他解釋。教會需要慈愛的牧師帶領,如果靠教材,在國內怎能看到?聖樂發展靠牧師,他對於牧師對聖樂意義的教導感激不盡,一生一世不會忘記。

他提出甚麼是聖樂,並分享一次經歷,有教會用電影歌曲《仙樂飄飄處處聞》配上基督教歌詞,邀請他和太太作指揮和司琴遭他拒絕,藉此讓大家思考何謂聖樂。

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譚靜芝博士指出流行曲與聖樂的危險交集,教會需自行創作。她認為世俗文化不等於聖樂文化,要是流行曲作為橋樑視乎對象而論,例如粵曲,長者耳熟能詳適宜用於教會外,因此視乎這首歌的價值,如果搬到去非洲對當地人是全新的就沒令人有任何聯想。

她稱:「對教會來説,為何不自行創作呢? 取材流行曲調單純好聽理由不強。兩用是很危險的,正如聖所的香上帝説獨一用於祂。」教會放棄了教育和使命,縱使上下兩代的價值觀有張力,教會需要教育下一代。

譚靜芝認為,基督教缺乏「家教」尤其是在聖樂,不知道應該唱甚麼,內容與音樂相配就能夠提升人進入神學想像空間。

國際知名中國作曲家黃安倫1月親臨香港,為廣東話聖樂合唱《約瑟的啟示》擔任指揮,香港聖樂促進會舉行一系列聚會,是次內容來自1月26日的聖樂牧養座談會,探討聖樂發展的現況、聖樂牧養的切入點、聖樂牧養的資源、聖樂牧者的具備條件等。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