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紀念國父孫中山誕辰140週年

11月12日為孫中山先生誕辰,本年適逢140週年紀念,不但中國及香港同胞熱烈慶祝,連海外華人亦毋忘他對現代中國的貢獻,隆重其視,紀念活動遍佈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地。

根據《新華網》消息,中國駐全世界各地大使館同步舉辦了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圖片展,例如泰國、緬甸、日本等地,都吸引了當地逾百名華僑華人代表出席。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10日晚舉行招待會和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圖片展,華盛頓地區的華僑華人代表100多人參加了紀念活動。

《多維新聞網》報道,圖片展中有孫中山先生當年投身革命﹐救國救亡的生平事跡圖片﹐也有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影印本﹐還有孫中山先生當年親筆題寫的多幅著名手書。其中﹐「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手跡被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

中國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在招待會上描述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勉勵華人「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積極推進祖國統一」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

在西班牙,華人代表 11日在馬德里舉行紀念座談會。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徐松華指出,海外華僑要以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目標﹐進一步團結海內外各界愛國人士﹑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事業。他説「任何分裂中國的企圖都註定要失敗」。

《中新社》報道,馬來西亞華人學校近日甚至掀起「中山熱」。當地中文報《東方日報》拿出15,000份內含中山先生紀念專刊的報紙贈與中華獨中等十五所中學,近來四天亦繼續以彩色圖文大幅報道中山先生誕辰140週年,其他相關講座會、圖片展等活動也在陸續展開。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根據很多歷史學者觀察,他的基督教信仰深深影響了他的一生。香港影音使團曾在2001年拍攝了一套有關孫中山先生的記錄片,裏面記述了在孫中山先生年代,基督教常被以爲以帝國主義逼迫中國,但作爲一個中國基督徒的孫中山,成尼滶繴教教義和中國文化傳統之仁義觀念揉合,以進步的信仰精神發展出令民族進步的革命基礎。

孫中山先生也因爲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而學醫,因學醫而革命成爲世界知名的革命家,當中有著絕對連鎖性的關係。另外,他在革命期間所表現出的捨己精神,也體現了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的愛。孫中山先生所寫的倫敦蒙難記中,他見證自己在生死邊緣中懇切禱告,結果經歷了即時神跡,成爲當事中國及國際間矚目的基督徒見證。

最讓人感動的事件,是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1日彌留之時,以堅貞的語氣,對當事圍繞他病榻的家人朋友留下他的遺言:「我是一個基督徒,受上帝之命,來與罪惡之魔宣戰,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個基督徒。」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