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神會帶來恐懼嗎?劉曉亭牧師講解敬畏與懼怕

1月8日,在一場名為「敬畏神讀書會」的線上分享中,劉曉亭牧師深入探討了「敬畏」和「懼怕」之間的差別。劉牧師從聖經、歷史和生活實例中,幫助大家重新理解敬畏神的真義,糾正了一些常見的誤解。

劉牧師提到,很多人在聽到「敬畏」時,立刻聯想到「懼怕」,並因此對神保持距離。這種反應源於對敬畏的誤解。他舉了馬丁路德的例子,這位宗教改革家早年因對神的懼怕而深感壓迫,但後來通過對《羅馬書》的研讀和屬靈導師的支持,逐漸轉變為真正的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不是出於恐懼,而是源自對神偉大和聖潔的深刻認識,讓人既感到渺小,又渴望親近神。

聖經中的「敬畏」是一種既包含敬重又充滿愛的態度。這位在聖地亞哥大學生教會牧會的劉牧師還指出,真正的敬畏神並不會讓人與神疏遠,而是讓人更加靠近神。他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作比喻:當孩子犯錯時,他可能感到害怕,但真正的親子關系會讓他選擇悔改並回到父母身邊,而不是逃避。同樣,敬畏神的基督徒也會在悔改中經歷神的恩典與親密。

談到生活中的例子,劉牧師用警察的形像幫助聽眾理解。他説,當我們無事時可能會怕警察「找麻煩」,但在需要幫助時,卻會迫切希望警察出現。對神的敬畏也是如此——我們知道神有能力懲罰,但更知道祂也有能力保護和拯救。

最後,劉牧師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以敬畏神的態度面對每一天。他強調:「敬畏神不是讓我們害怕逃避,而是帶來親近和信任。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在敬畏神中感受到祂無盡的愛與恩典。」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大衞王朝》和《揀選》躋身亞馬遜Prime十大熱播榜單

    《聖經》題材史詩級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與《揀選》(The Chosen)雙雙登上美國亞馬遜Prime平台十大熱播榜單。「任何電影或影視作品都無法,也不應該取代福音或聖經。然而,如果它們能激發那些從未讀過《聖經》或不認識神的人對信仰的興趣,那麼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 穹蒼旅居9個月 基督徒宇航員在太空敬拜上帝

    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滯留太空9個月後終成功回家。他們二人都是基督徒,其中威爾莫爾接受基督教媒體問及感想時,引《聖經》希伯來書説:「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並不那麼美好,但對那些信祂的人,這一切最終都會是更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