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人工智慧正在重新定義創作的邊界,教會講道亦不例外。不少牧師和信徒開始探索如何使用AI應用在信仰的範疇裡。但神的話語能否用AI「生成」呢? 在禱告文和講道的應用上,AI又有何隱憂呢?在真証傳播《信仰講清楚》上月一集節目裡,黃埔聯福堂主任陳業剛牧師和前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會長盧龍光牧師針對這話題展開了對話和探索。
陳業剛牧師:傳道人靠AI生成講章陳腔濫調黃埔聯福堂主任陳業剛牧師認為,傳道人的講道和祈禱方式最容易被AI取代。他發現使用AI生成的祈禱文效果優於人類撰寫的祈禱文,無論是華麗版還是煽情版都可生成。陳牧師指出:「AI能夠結合傳道人的釋經,生成比個人撰寫的講章更好的內容,因為AI能夠蒐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比傳道人更強。」
AI生成的「訊息」有既定的運作模式,陳業剛牧師認為這種模式一直存在於宗教界。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也用既定的格式來傳講信息,因此當耶穌的宣講方式不同於這些「既定的模式」時,他不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接納。陳牧師強調,當人不與神有關係、不與神有接觸,逐漸地所講的一切都變得陳腔濫調。但從正面看,AI的出現能讓我們去分辨傳道人所講的是否他自己經過思考,禱文是否是他的經歷還是抄襲出來的。提防基督信仰「AI化」陳牧師進一步指出,現代人已經不自覺地被「AI化」,習慣在網上抄襲資料。如果連講道的牧者和聽道的信徒只追求既定的模式,基督信仰就變成了一種宗教。他解釋道:「宗教強調一個規矩,既定的路線;但聖經不是強調規矩,而是要人心意更新變化,人在神裡面不斷更新,在聖靈的光照下不斷成長。」他強調,關鍵在於人是否有危機感:「我們理解上帝的作為時,如果遵循一個既定的模式,例如『好人有好報』,那麼當好人沒有好報時就無法接受。當我們將很多事情邏輯化,甘心跟著這條路走,上帝就無法介入。我們變得好像一切都有既定的答案,生活上遇到困難只需要用相關的經文解答,這時就不再需要上帝。無論是昔日的法利賽人還是今天的AI,人用自己的聰明製做了很多宗教模式。」然而,陳牧師覺得AI的出現反而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尋求的不是華麗的知識和自己的智慧,而是敬畏耶和華,聖經説這是智慧的開端,並且在神裡面懷著一個謙卑的心,更新自己的生命,不致被「AI化」淪為宗教的產品。盧龍光牧師:AI只是工具無法取代人現從神學院崗位上退休、但仍活躍於服侍的盧龍光牧師認為, AI是一種協助工具,是上帝給人的智慧,是人類經驗累積的產品。AI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問題在於人如何善用這項技術,最終的責任和創意仍由人承擔。他打趣説:「你有創意才能創造出來,當你擔心AI威脅到你,其實意味著你還沒有進步。」盧牧師認為,AI可以幫助牧者更好地準備講道和祈禱文,但最終的解釋和宣講仍需由人來完成。他以崇拜的祝福詞為例,教會一直使用聖保羅的祈禱文祝福會眾,該祈禱文也有既定的規格,但由不同的牧師來宣佈效果便不同,會眾聽瞭如何理解訊息也各有不同。盧牧師再三指出,AI只是工具,是一個很好的幫手,人擁有使用權而不是被AI使用。:「在教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這是AI無法代替的。AI是一個很好的幫手和給人的提醒,但人有自己的責任,人擁有使用權而不是被AI所控制或支配,也不是被動地接受AI的影響和決定。歸根究底,AI是工具,代替不到人的。」「AI可能取代法利賽人,但無法取代耶穌,也無法取代勤力的牧者和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