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班噩夢20年 詩篇徹悟做回自己

留班噩夢20年 詩篇徹悟做回自己
留班噩夢20年 詩篇徹悟做回自己

一個留班三次自小心靈受創傷的人,縱然信了主但仍被昔日的噩夢纏繞,究竟基督徒怎樣在「幽谷」中可以被主撫平創傷?怎能讓心靈覺醒與主同行?

留班噩夢纏繞二十年

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劉文亮在《傳書》發文,分享在人生經歷三次留班。他指,第一次是小學一年級,繼而在中三與中六都留班,這事對他的打擊遠超自己所能承受。然而他認為就是「深到這麼深」才發現主耶穌就在那深淵裡同行,正如詩篇23篇4節説:「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

他又指,留班三次就如在地獄中逃出生天艱難,第三次留班後噩夢纏繞他近二十年,「夢中不斷出現一次又一次升不到班,纏繞在老師與試卷的夢境裡,無論日後有甚麼成就似乎也填不滿這個深坑,人生好像沒有翻身機會。」

劉文亮表示,七十年代信主,但有二十年裡仍感自卑,靈性光景每深入一層以為可擺脱枷鎖,怎知它還在自卑的創痛比靈命更深,「每次我愛主深了,然而卻發現噩夢還在纏累藏得很深。」可幸的是在幽谷中主的杖安慰他。

劉文亮回想這些年在幽谷裡,主耶穌一直與他同在且主的杖,主的竿,都安慰他。「幽谷經驗一點也不好受,尚幸我沒怨天尤人所以好受些。」他指,許多人窮盡一生都受困,且愈困愈苦就選擇了怨天尤人,仇怨只會更深拖垮人,應奉主之名「不怨、不恨、寬恕、交託」才叫我們看到主的手、主的杖和主的竿。

劉文亮相信,人心承受較深波動時,「控訴、罪疚、不成熟、軟弱、創傷、怕事性格」等也就現身。「傷痛」現身就是一項挑戰,若以這個「我」來到主那裡,不逃避勇敢承受,且伸手捉緊主的手就可往前走一大段路,也就是禱告中那「軟弱」的我因此健壯,而且會一次又一次得蒙醫治就像歷險之旅,一直打仗到靈魂深處!

與主相連走出噩夢

劉文亮表示,詩人用了「我與禰相連」描述這旅程,是要他從噩夢中走出來「浸」在「主耶穌」無條件的大愛中,以致他的生命成熟且勇敢説「在主耶穌裡不及格又如何!」纏累他極深的噩夢才碎了。

他認為,有些極重要的生命塑造必須堅持至「時候到了」,才能走到新的「信心階段」;而漸漸「成全」了就體會到可深一點和真一點做回自己;然後真一點的我更加與主同在,浸在長闊高深的大愛中。

劉文亮總結,「成全、真心、愛主更深」就是一條很美的成長路。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大衞王朝》和《揀選》躋身亞馬遜Prime十大熱播榜單

    《聖經》題材史詩級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與《揀選》(The Chosen)雙雙登上美國亞馬遜Prime平台十大熱播榜單。「任何電影或影視作品都無法,也不應該取代福音或聖經。然而,如果它們能激發那些從未讀過《聖經》或不認識神的人對信仰的興趣,那麼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 穹蒼旅居9個月 基督徒宇航員在太空敬拜上帝

    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滯留太空9個月後終成功回家。他們二人都是基督徒,其中威爾莫爾接受基督教媒體問及感想時,引《聖經》希伯來書説:「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並不那麼美好,但對那些信祂的人,這一切最終都會是更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