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基督徒對網紅糖衣炮彈下應有的警惕

今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關於2016年國外網紅的新聞,這個網紅的經歷發人深省:為了追求瀏覽量,是否值得犧牲自己?尼古拉斯·佩裡(Nicholas Perry)原本是一位素食主義者,熱愛拉小提琴,並夢想成為YouTube上的網紅。然而,在一年多的努力未果後,他放棄了小提琴和素食生活,轉而選擇了一種新的策略:吃播。他的YouTube賬號Nikocado Avocado迅速走紅,成為了無數孤獨者的「用餐夥伴」。佩裡意識到,自己吃得越多,瀏覽量就越高,觀眾的需求也愈加極端。為了滿足他們的期望,他甚至在節目中吃下了麥當勞菜單上所有的食物。隨著瘋狂的吃播內容,他的訂閲數量飆升至600萬。然而,佩裡所面臨的增長不僅僅是訂閲數,他的體重也隨之急劇增加。原本温和、瘦弱的尼古拉斯·佩裡已被「尼克卡多」這個體重超標、需要呼吸裝置才能維持生命的角色所取代。

Nicolas Perry
Nicolas Perry

佩裡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相:在今天的網絡媒體環境中,許多人被觀眾「俘虜」了。當一個網紅開始無底線地迎合觀眾的喜好時,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從基督教的視角來看,這種情況可以類比為一種「浮士德式的交易」:為了名聲,一個人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聖經提醒我們,不要被世俗的慾望所迷惑(約翰壹書2章15至17節)。

網紅設下的陷阱(1):新型的名人

網紅現像的誕生可追溯到20世紀末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紅迅速成為重要的社會文化現像。從最早依靠個人興趣和創作,到如今與商業資本緊密結合,網紅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全新的階段。

盡管網紅現像似乎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實際上,它所帶來的名人效應和社會影響力往往是短暫的。如果人們僅僅追逐表面的榮耀,最終得到的不過是虛無和失落(傳道書1章14節)。快速成功和即時滿足的背後,隱藏著極大的陷阱和危機。

網紅設下的陷阱(2):角色吞噬現像

角色吞噬現像指的是人逐漸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控制,喪失自我認知與初心。在基督教圈子裡,牧師和信徒同樣面臨這種危機。一位牧師的經歷可以很好地説明這一點:

幾年前,這位牧師通過網絡平台發表文化評論,初期展現了理性且温和的態度。然而,去年4月,他發表了一篇反對激進性別意識形態進入公共教育的文章,贏得了大量新的關注者。這本是牧師按照聖經真理對錯誤文化進行必要的批判,理應值得肯定。但問題出在後續:面對不斷增加的關注者和粉絲需求,他的言辭愈加激烈,甚至以仇恨的姿態公開反同性戀羣體,逐漸成為網絡上的「鬥士」和「領袖」。

這位牧師的例子展示出角色吞噬的危害。他原本以傳揚真理為使命,卻在迎合觀眾的過程中被外界的需求所吞噬,偏離了牧者的初衷。正如箴言16章2節所説:「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角色吞噬實質上是一種現代版的「浮士德式交易」--為博取名聲和影響力,人逐漸犧牲了自己的品格與信仰的純潔性(馬太福音6章1節)。

網紅設下的陷阱(3):擬合機器

擬合,源於法國思想家勒內·吉拉爾提出的「模仿慾望」理論,指的是人類通過模仿他人的慾望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和身份。社交媒體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了強大的放大器。

YouTube是擬合現像的温牀,佩裡轉變為Nikocado的過程正是擬合的典型例子:他將自己的內心鏡子對準觀眾,通過不斷滿足他們的極端需求,將自己變成了他們慾望的化身。

聖經揭示了人類被扭曲的模仿本能:人本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創世記),但墮落後,這一形像被扭曲,人開始模仿錯誤的對像,導致靈魂的毀壞(羅馬書12章2節)。

正如博卡爾所言:「名望的終極陷阱便是成為自己角色的囚徒。」 社交媒體中的擬合機器使人失去了自我,淪為平台和觀眾的犧牲品。

聖經視角下對網紅現像的批判:新型的身份

角色吞噬不僅是個別牧師的危機,也是整個基督教圈子面臨的挑戰。社交媒體上的信徒和牧師都處於一種被觀眾「捕獲」的狀態。正如網紅為了迎合觀眾而不斷改變自己,基督教領袖也可能因粉絲壓力而偏離原本的使命。羅馬書12章2節呼籲我們在面對世俗誘惑時,保持對神旨意的清醒認識。

角色吞噬揭示了更廣泛的精神危機,即在社交媒體環境下,我們可能被虛假的名聲和影響力所矇蔽。我們需避免因追求外在成功而忽視內心的信仰成長與品格建設。正如提摩太前書6章10節所警示:「貪財是萬惡之根。」 追求世俗認同與成就,最終導致信仰的偏離與人格的扭曲。

聖經視角下對網紅現像的批判:新型的擬合機器

基於以上原因,社交媒體上的基督徒必須主動在神的面前過我們的網絡生活,而不是單純為觀眾而活。正如歌羅西書3章23節所言:你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去做,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 那麼,我們需要在神的目光下生活(coram deo)。

基督徒共同體在抵禦社交媒體帶來的扭曲誘惑方面顯得格外重要。希伯來書10章24至25節提醒我們:「要彼此激勵,不可停止聚會。」我們太容易在無形中用網絡觀眾的目光取代基督徒羣體的目光。箴言27章17節説:「鐵磨鐵,人的品格也磨練人。」這些人看到的是真實的我,通過神的恩典塑造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而非一副虛假的面具。我們每個人都應在觀眾捕捉到我們之前,時常操練認罪與悔改。認罪是唯一能夠逆轉數字扭曲的良藥。盡管它可能無法帶來全世界的贊譽,認罪卻能保護我們的靈魂--讓我們不成為基督徒版的Nikocado。

結論:

網紅文化的影響日益深入我們的生活,基督徒在享受這些新型名人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時,也需警惕其中潛藏的危險。真正的信仰生活並不在於迎合世界的標準,而在於追求對神的忠誠與內心的真實。在今天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基督徒應當時刻保持對神的專注,反思自身的行為是否反映了基督的形像,並在日常生活中尋求真實的身份與價值。正如以弗所書5章8節所教導:「你們從前是黑暗,現今在主裡面是光,要在光中行事。」 只有在光中行事,我們才能抵禦那些隱藏在光鮮外表下的誘惑,真正成為榮耀神的器皿。

蘇湖港(Soh Or Kan),來自馬來西亞無拉港信義會合一堂,是一位教育工作者。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