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譯】美國日前有一調查發現,基督徒更加渴求網路上博客視頻的講道。
這是一個名叫Barna的團體根據2007年7月份和12月份兩項全美範圍的調查研究發現的。雖然基督徒和社會上的非基督徒一樣沉陷到數位科技與社會網路,但這項發現還是讓人感到高興的。
資料顯示,38%的新教徒和31%的重生基督徒習慣使用播客(Podcast)——這種可訂阅、可下載及自行發佈的網路廣播形式——來收聽講道和禮拜,遠遠高於其他人在這一項的比率17%。資料同時顯示,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更加喜歡收聽講道播客,此外,非主流教會信徒在收聽講道博客上的數位比主流教會信徒更多。
調查發現,美國超過250人會友的大型教會中近一半已經開始使用博客。所有的被訪者中,每6個教會中就有一個使用博客。包括牧師在內的大批基督徒聽眾發現,播客是一種非常便利而廉價的向大眾傳播傳播聖經教導的的好管道。《今日美國》報導説,哈特福德宗教研究所主任David Roozen説,講道博客是個很好的消息,因為它成為一個令宗教傳統保守活力和時尚的好例子。
此次調查的骨幹研究員David Kinnaman讚揚了博客能夠到達大眾的優點,但他同時提醒教會領袖在使用博客上也要謹慎,注意平衡科技使用中的屬靈與文化潛力。他説:「通過博客這個方法講資訊傳遞給大眾是件好事,但是,最大的力量是有生命力的門徒,這種力量是其他東西無法相比的…關鍵是要根據你的使命和目的來使用博客,而不是一種上癮和自我放縱。」
隨著美國人所表現的屬靈饑渴加劇,使用講道視頻這一趨勢亦會更加凸顯。Barna調查所有的被訪者中,23%的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週內曾下載過一個講道的博客。去年一個關於美國人互聯網生活的一個調查亦發現比起下載音樂、參加網上拍賣、流覽成人網站,更多的人還是通過互聯網來尋找宗教和屬靈的資源。
David Kinnaman表示,科技有著自身的便利性,可以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社會階層、經濟收入的人羣,它將會發揮重要角色,帶來社會巨大的改變,無論是科技工作者、企業家、教育者都會受到影響,基督徒領袖們亦不例外,要看到科技的重要角色。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