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院如何更好塑造适时代与教会所需的工人?在华福最新一期的《教牧分享》中,区应毓牧师根据耶稣所推行的群众与小组两大训练模式来撰文探讨这个热门话题。
加拿大华人神学院天道学院院长区应毓牧师以耶稣基督在世时的事奉作为楷模来探讨有关群众与小组的训练模式,并以持平的态度将这两个训练模式加以定位。
熟悉《福音书》的人都知道,主耶稣事奉初期的焦点是在群众中宣讲福音,并见证神国的来临。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群众,耶稣是如何去培育合适的工人来牧养他们呢?
区牧师表示,到了一个阶段时,主耶稣的事奉焦点逐渐转型,由群众的事奉渐转变为集中在门徒的训练上,这在《马可福音》第三、四章有所体现。
耶稣开始花更多时间在祂所选立出来的12个门徒上,不仅带著他们一起在群众中服事,还以身作则向他们示范。耶稣寄望将福音遍传的重任托付和传承给12门徒以及他们所训练出来的后继门徒。
所以,在区牧师看来,在耶稣开始在群众服事的初期,已经认定小组门徒训练的重要;否则,祂不会花上绝大部分的时间在这些12门徒上。
区牧师还表示,神的工作与神的关系是事奉者的基础,神的工人若没有神的同在,其生命没有和神在一起,就没有工作的果效。
那么,老一辈的神的工人如何把自己的生命传承给下一代?在他看来,牧人的属灵生命、内在品格、事奉心志、牧会态度等内在生命要素是不能以群众教学方式大量制造。
但小组教学能发挥身教、互动、言教的职能,有助师生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成同工的关系,从而达到生命影响生命,将导师的生命传承给下一代。
小组教学在牧者生命传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区牧师还补充说,神学院所训练出来的工人将来要在人群中事奉,他们不能脱离群众。
所以,小组训练或小班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受训者更有效地在人群中服事、很好牧养他们。
从耶稣的事奉看如何塑造适切教会所需的工人
田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