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院如何更好塑造适时代与教会所需的工人?在华福最新一期的《教牧分享》中,区应毓牧师根据耶稣所推行的群众与小组两大训练模式来撰文探讨这个热门话题。
加拿大华人神学院天道学院院长区应毓牧师以耶稣基督在世时的事奉作为楷模来探讨有关群众与小组的训练模式,并以持平的态度将这两个训练模式加以定位。
熟悉《福音书》的人都知道,主耶稣事奉初期的焦点是在群众中宣讲福音,并见证神国的来临。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群众,耶稣是如何去培育合适的工人来牧养他们呢?
区牧师表示,到了一个阶段时,主耶稣的事奉焦点逐渐转型,由群众的事奉渐转变为集中在门徒的训练上,这在《马可福音》第三、四章有所体现。
耶稣开始花更多时间在祂所选立出来的12个门徒上,不仅带著他们一起在群众中服事,还以身作则向他们示范。耶稣寄望将福音遍传的重任托付和传承给12门徒以及他们所训练出来的后继门徒。
所以,在区牧师看来,在耶稣开始在群众服事的初期,已经认定小组门徒训练的重要;否则,祂不会花上绝大部分的时间在这些12门徒上。
区牧师还表示,神的工作与神的关系是事奉者的基础,神的工人若没有神的同在,其生命没有和神在一起,就没有工作的果效。
那么,老一辈的神的工人如何把自己的生命传承给下一代?在他看来,牧人的属灵生命、内在品格、事奉心志、牧会态度等内在生命要素是不能以群众教学方式大量制造。
但小组教学能发挥身教、互动、言教的职能,有助师生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成同工的关系,从而达到生命影响生命,将导师的生命传承给下一代。
小组教学在牧者生命传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区牧师还补充说,神学院所训练出来的工人将来要在人群中事奉,他们不能脱离群众。
所以,小组训练或小班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受训者更有效地在人群中服事、很好牧养他们。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