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颁奖落幕 和平奖得主称宗教因素对中东和平相当重要

【综合报导】 12月10日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今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也已圆满落幕。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圆满落幕。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将得主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Martti Ahtisaari)也在奥斯陆接受奖项。在奥斯陆颁发和平奖也是传统之一。

和平奖得主:宗教在寻求和平的进程中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和平奖得主阿赫蒂萨里现在71岁,过去30年曾参与调停全球很多地区的冲突,包括印度、纳米比亚、北爱尔兰及巴尔干问题。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奖时说:"和平与否在于意愿,所有争端都可化解,没有理由让问题持续不断。"

他说,有必要解决全世界延宕最久的中东问题,并希望下个月即将上任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在上任后第1年能致力解决中东问题。他指出,四方会谈代表的联合国、欧盟及俄罗斯也应共同努力,让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以及伊拉克与伊朗的危机都能寻求解决方案。他说:"如果我们想达成这些危机的永久结果,就必须著眼整个地区。"

这位前芬兰总统表示,解决中东的争端需要决心和能顾及各方面的意愿,而且宗教因素相当重要。他呼吁能抑制该地区至今使各方四分五裂的宗教冲动。不过他又表示,宗教"在寻求和平的进程中,也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阿赫蒂萨里强调:"长久以来,由于中东地区的紧张及冲突不断,让外界误以为这种对峙永远无法化解,但我绝不相信此说法。"他坚信,包括中东问题在内的所有危机,最后都可顺利解决。

阿赫蒂萨里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决心。如果我们放眼未来,不妨展望一下:假如中东地区各国能齐心协力,全力挖掘其经济潜力、加强交通联系、充分发挥人口的高文化素质,利用三大洲交叉路口的区位条件优越,开始收获成果,那时全世界变化该是多美好呀!"

医学奖得主希望四年研究出爱滋病疫苗

本届诺贝尔医学奖由来自法国和德国的3名科学家分享。他们是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耶。

蒙塔尼耶表示相信治疗爱滋病的有效疫苗有望在4年内问世。他表示若有财务支援,研究人员将可能研发出爱滋病的治疗疫苗,而不单单是预防的疫苗。

评审团认为他们发现爱滋病毒,为人们对爱滋病的了解以及研究出抗艾滋病毒药物,阻止此病蔓莚甚为重要。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化学奖

此次,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与日本学者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三人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

另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获得,他因为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的贡献而夺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以及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