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神谈精神健康牧养 陈玉麟吁教会人性化关注人心理

中神谈精神健康牧养 陈玉麟吁教会人性化关注人心理
中神谈精神健康牧养 陈玉麟吁教会人性化关注人心理

中国神学研究院10月3日举行公开讲座"信徒群体精神健康的牧养",探讨教会在关顾信徒身心灵健康的角色,辅导员陈德慧引述调查数据,向教会寻求帮助的人小于10%,牧者有信心帮助这群体不足四成;陈玉麟医生回应指反映受助者"不信任"心态,吁教会避免以绝对真理忽略人性心理的需要。

在教会寻求帮助的人不足1成

该次讲座分两主题,"从精神健康素养探讨整全的关怀"及"让患病的在教会得著安慰",辅导员陈德慧在后者分享,引述她于2021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者观察教会当中情绪需要寻求帮助的人小于10%;有信心帮助人的牧者近4成、会众近3成、教会领袖约占2成;当情绪患者看重寻求属灵支援而教牧信心不足时,两者便出现落差。

另有8成寻求者找牧师少提情绪问题怕对方不明白、3成怕被人标签、2成怕被人发现影响工作或事奉。调查结果显示,组长导师受精神健康困扰后继续事奉比例大于教牧。

陈德慧在探讨"全民皆兵阶梯支援模式"时指,最底一层是"教会文化",教会是否容许更多空间给人分享情绪健康的话题;中层是"事奉人员",宜接受较多有关的训练;顶层是"转介"。海外和香港有不同的资源提供事奉人员接受训练,或转介渠道。

海外教会文化较多有关该类的更新工作,例如新加坡举办"Christian Mental Health Conference 2022",提出辅导不能离开信仰;英国一套教材《Kintsugi Hope》共12课, 探讨何谓抑郁、羞耻、愤怒等,讲员到不同地方分享,甚至吸引非信徒前来关注。

香港现有的社区资源包括:香港心理卫生会精神健康急救课程,从探讨精神病以至危机处理共10小时,今年有20多位牧者参加;还有"陪我讲"(Shall We Talk),内有转介机构或社会服务资源。

疫后涌现情绪困扰 教会人性化关注人的心理需要

香港整全普及精神健康协会陈玉麟医生回应调查报告指,情绪困扰者不愿向教会透露,反映"不信任"的心态,因此群体接纳对他们带来很大支持,同时避免"用简约的大前题,以绝对的真理去忽略人性心理的需要,甚至困扰和创伤,很容易便绕过去,这源于自身的惊慌不知怎样处理。"

教会文化讲圣经教导、重视头脑、压抑情惑,令信徒遇上精神困扰时难以启齿,有学者预计新冠肺炎疫情过去后,人的情绪困扰将会好像海啸式涌现出来。

陈玉麟指,教会是社区缩影有更多情绪病患者,因为教会讲爱心,信徒遇上朋友有问题就带他到教会,因此教会不可忽略这些情况。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