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定今天(20日)为"中文日",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之一,早于1815年已出版第一份基督教华人月刊,《中文和合本圣经》也于1919年面世,造就历代的华人教会和信徒。
联合国在2010年提出订立"中文日",为了"庆祝多种语言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也提倡在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中平等的使用这六种官方语言。"并且选在4月20日,这天也是纪念仓颉,他被喻为五千年前创造中文字的人物。
中文在基督教传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基督教传播是一个跨文化和多语言的过程,福音来华中文成为举足轻重的媒介。1815年马来西亚出现第一本华人月刊,结集圣经新约、基督教教义的解释、科学、技术和时事的新闻。
1815年8月5日,英国作家艾伦·米恩(Milne)以创作小熊维尼与儿童诗作闻名于世,他与首位来华宣教的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马来半岛的贸易港口马六甲,以雕版印刷技术出版华人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
六年后,米尔恩于1821年死于肺病,尽管华人月刊停刊,但米尔恩对中国和东南亚华人的贡献巨大。其他传教士紧随其后成立出版社,这些报刊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并促成了世俗出版物的诞生,1911年辛亥革命时全国共有报刊500种。
另一部华人巨著是百年历史的《中文和合本圣经》,1919年翻译完成面世,历尽百多年活力依然,中国教会历史学家分析原因,该版本圣经帮助全球华人基督徒统一身分,提供了共同的宗教意识。
中文和合本圣经使用当代中国通用语言、文字简单,被各行各业的人容易理解,而且翻译的中文具有韵律,在今天不同版本的中文圣经译本,和合本在基督教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耶稣基督的大使命是吩咐门徒:"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
对基督教来说,福音传到地极也就是用当地民族的语言融入其文化之中,以致当地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基督教信仰。中文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对基督教的传播、圣经研究至关重要,基督教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突出了跨文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