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來臨,教宗本篤十六世發出禱告呼籲,鼓勵全世界的天主教信徒在本月裏面為難民和受迫害的基督徒祈禱。
教宗表示,為難民祈禱使「公眾輿論能更重視成千上萬的無家可歸者和難民問題,並能找到解決他們悲慘遭遇的具體辦法」,並且記著「那些在全球各地為基督之名而遭受歧視和迫害的基督信徒」,為他們祈禱,「好使他們的人權,平等以及宗教自由能夠受到尊重,並能自由地生活和實踐他們的信仰」。
據《亞洲新聞》報導,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全球一共有4,200萬難民,其中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這些難民主要是由戰爭造成的,而且通常這些衝突、暴力、恩怨都是源於對宗教的仇恨,尤其是在亞洲情況更為明顯。
比如菲律賓棉蘭老島10多年來,穆斯林分離主義分子與伊斯蘭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已經造成二十多萬難民。到今年八月底,就是印度教原教旨主義者在奧裏薩的反基督徒大屠殺的一週年,他們的屠殺導致了成千上萬的難民和數百人死亡。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塔利班施行暴力,伊斯蘭教的統治迫使非穆斯林信徒的少數民族逃離該地。今年五月份,巴基斯坦對大批逃荒者做了一次統計,發現共有84萬4千平民為了避開塔利班而逃離了他們的家鄉。
《亞洲新聞》指出,亞洲經常發生以歧視宗教為基礎的案件。目前,在52個亞洲國家中,至少有32個國家從不同程度上限制基督徒傳播福音。伊斯蘭教國家如從中東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都給那些願意皈依基督信仰的人製造很大的障礙;印度和斯里蘭卡不斷促進反宗教皈依的法律;除哈薩克斯坦之外的中亞國家,也都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共產黨國家如中國、老撾、越南、北韓等有時甚至迫害教會。很多時候,宗教歧視不會導致公開的衝突,但仍然是一種潛在的現象,它滲透到社會中,隨時都會激發殘酷的衝突,值得關注。
-
方濟各遺產引發討論 華人牧者關注其對全球格局與信仰影響
華人牧者陳佐人直指已故教宗方濟各在諸多爭議中「明哲保身」。作為美國西雅圖大學神學系教授,陳牧師擁有深厚的神學背景,曾師從天主教思想家並長期在天主教大學執教。他以特有的幽默和洞察力,講述已故教宗的生平,甚至調侃美國天主教的信仰困境,稱他們「難以找到信仰的家園。」
-
浸大第十屆LOGOS論壇 中港台美學者對談信仰、文化、科學及社會議題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5月3日舉行,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及美國的學者和專業人士對信仰與中國文化、職場、科學、心理健康等四大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