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克牧师幼子自杀悲剧不仅唤起教界对忧郁症的关注,同时也思考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重燃对生命的希望。在加州执业的精神科临床医师刘奇川认为教会在自杀防治方面能扮演重要角色。
刘医师不久前在北美华人基督徒教育大会上开设讲座,讲解自杀的起因与防治策略,呼吁教会承担责任,对有自杀倾向的群体给与多的关怀和祷告。
刘医师表示,自杀是精神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令精神科医师感到棘手的病况。华人聚居的地方自杀率偏高,值得华人信徒关注。
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他说,简言之就是绝望,其次是冲动,而且大多数自杀者自杀前都有求助的经历。
刘医师根据医学研究总结说,绝大部分的自杀是可以防止的。自杀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绝大多数自杀是有先兆的。自杀的人往往不善社交,比较孤单,大约三分之二的自杀者是在忧郁状态中。
讲到自杀危机处理,他提出三个原则:安全第一、减压与解决问题。安全第一就是陪伴有自杀倾向的人,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防止发生出格举动。若情况严重,尽早向专业部门求助。
减压方面是指安定自杀者的情绪,并减少他们的情绪反应,帮其恢复理性思考。解决问题方面包括药物治疗、辅导、协谈、转介社会服务、建立支持网等。
除了紧急的危机处理,后续治疗也同样重要。刘医师提出的建议是,避免自杀者重入困境,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重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协助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刘医师又希望教会在挽救自杀者生命要承担更多责任。他根据研究结果表示,在后续治疗上,有信仰的人自杀机率要比没有信仰的人更低;信仰与教会的关怀对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帮助。
为此,除了医学与专业辅导外,他也建议被自杀情绪困扰的人向教会求助,同时还期盼教会的关怀事工能触及到这群有巨大需要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走出自杀阴影。
基督徒精神科医师谈自杀的防治策略
田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