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當日,澳門旅遊局舉行光雕表演,將國徽國旗投射在大三巴牌坊,天主教團體批評澳門著名地標大三巴教堂變成為中國歌功頌德的佈景板,具有歐洲天主教歷史象徵的教堂被世俗化及被侮辱。
光雕表演遺忘殉道者貢獻
為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澳門旅遊局於9月29至10月1日連續三晚在大三巴牌坊舉行以「共慶70華誕共享偉大榮光」為主題的光雕表演,坊上出現澳門不同風景的建築物,大街小巷裡的建築物掛著中國五星紅旗。有天主教徒向傳媒表示,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遺址,在大三巴前投射五星旗、中國國徽,耶穌和聖母瑪利亞雕像都被染變紅旗,不單止破壞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標,更加成為政治意識形態的背景舞台。
大三巴乃天主教傳教士在遠東區傳教的培育搖籃,地下埋葬不少殉道者的遺骸,無論教徒或是遊客都在教堂前為殉道者捨身流血的信仰熱血致敬,是一個給人祈禱、懷緬的紀念地方,並不是用來宣傳國家偉大的世俗路標,其意識型態與教會價值相背而馳,忽略了先賢為教會付出和貢獻。
對於大三巴在國慶日變成宣傳國家盛世的屏幕,天主教徒認為,澳門本是小漁村,傳教士千里涉水來傳道,興建學校、醫院、扶貧濟羣服務社區,這些貢獻更應該值得受尊重。
大三巴建築羣列文化遺產
大三巴是澳門地標,與其他21座歷史建築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三巴是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三巴」就是「聖保祿」葡語譯音,教堂前壁類似中國傳統牌坊,因而有大三巴牌坊之稱。
至於聖保祿教堂歷史,16世紀中葉耶穌會士跟隨葡萄牙等西方國家商人到達澳門。早在1576年,教宗批准成立澳門天主教區,是遠東近代第一個主教區較香港早300多年。
聖保祿學院和教堂於1835年發生大火被焚毀,剩下教堂前壁即現存的大三巴牌坊,遺址曾被用作墓地埋葬殉教士,直至上世紀90年代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在大三巴後面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