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基督徒反应各异,有人欢喜有人发愁。近日,美国著名的福音派领袖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在他个人博客上分享自己对拉登之死的看法。
对于拉登的死讯,很多人好奇上帝会对这个消息感到高兴吗?派博牧师对这个问题给出的回答却出人意外:"是,但亦不是。"
对于这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解释说,"在一些人眼中,上帝的感情永远是单纯的爱憎分明,但其实上帝的感情很复杂,与人类的感情有些类似。一方面来看,上帝的确对于恶人的死亡感到高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恶人的死并不会给上帝带来愉悦感。"
派博牧师用多处经文来支持他的观点。首先,以死亡惩罚恶人并不是上帝最喜悦的事情,上帝盼望人人悔改归向祂。例如西结书18章23与32节两处经文——"主耶和华说,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麽?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麽?","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
然而,公义的上帝对于那些死不悔改的恶人会降下惩罚。以西结书5章13节中记录了当上帝看到不悔改的作恶者受到审判和死亡时的喜悦:"我要这样成就怒中所定的。我向他们发的忿怒止息了,自己就得著安慰。我在他们身上成就怒中所定的那时,他们就知道我耶和华所说的是处于热心。"
此外,箴言书1:25-26节亦说:"反轻弃我一切的劝戒,不肯受我的责备。你们遭灾难,我就发笑惊恐临到你们,我必嗤笑。"
派博牧师总结说,不悔改之人的死和痛苦本身并不是上帝最喜悦的,"上帝并不是一个虐待狂。他并不是恶毒的、不是嗜杀的。"
"不过,当一个反叛的、邪恶的、不信的人受到审判时,上帝所喜悦的是真理和正义得到高举,上帝的荣耀得到证实。"
派博牧师是美国明尼亚波利的伯利恒浸信会牧师,亦是多本畅销书的作者,被选爲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包括"渴慕神——十点十分的盛宴:基督徒快乐主义者的默想"、"活出热情——别浪费你的生命"、"神爲祂荣耀的热情"、"耶稣的受难——基督受死的五十个理由"、"喜乐:危机重重的追寻"、"生如朝露:三十一篇省思信仰的灵修"等书。他还创办了"渴慕神"的事工。
相关新闻:
美军击毙拉登 基督徒反应各异
宣教机构:庆祝拉登死讯不如清心祷告
-
《重审基督》作者史特博新书拆解濒死个案 引证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书,以全新视角剖析濒死经历、神秘梦境等现象,作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怀疑论者接触基督教信仰的一个窗口。
-
刘彤牧师证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玛利亚情结"与"马大困境"
刘彤牧师在证道中剖析教会中常见的两大信仰困境——"玛利亚情结"(过度追求属灵表象,轻忽实际行动)与"马大困境"(忙于事工却失去喜乐)。他强调,信徒应明白神的呼召、发掘圣灵恩赐,并在"热情与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