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奇伟牧师
耶稣基督曾经对门徒反复强调过,要全心全意爱神,爱人如同自己,爱邻舍。旧约中爱邻里是将爱弟兄的概念扩大到普天下的情况。
摩西五经明显地将亚伯和该隐的故事描写为弟兄之间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从创世纪第四章第一节到十六节经文中——弟兄(leitmotif)这个词汇出现过六次就说明对于邻居关系的重视。从人类共同生活的普遍问题是,同父异母的儿子们在不同的牧羊人和农民职业的分工不同,因此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一个深感自己的地位低微而抱怨,结果成为他弟兄的仇敌和杀人犯。这样他必须面对神的问题——你的弟兄在哪里﹖可是他反駮神的提问,说我难道是看守我的弟兄吗﹖这样他被遣送到远离神的地方,去耕种不开化的土地,正是从那块土地中的深处,被害的弟兄亚伯发出抱怨的呼声,而该隐不愿意悔改不得不承受从恨带来的恶果,过著流浪者的悲哀生活。但慈爱的神赐给该隐一个免得别人报复的记号。
让我们继续研读旧约中的历史故事更加叫我们记忆犹新:以扫和雅各的彼此相争(创 27章),约瑟和他弟兄之间的仇恨关系 (创37:39),都从道德的层面反映出,创世纪的历史见证证明,从道德上以色列不见得比其他世界更加安宁。我们扪心自问,难道该隐的故事只是发生在那个时代吗﹖观看我们周围的人群,其实这个充满敌意的历史故事不是还在今天不断地反复重演吗﹖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圣灵带领我们看见爱邻舍的真理道德,摩西在申命记第十九章第十七节将爱邻舍行动扩大了,即使在民事诉讼案件中也不例外:如果遇到两位诉讼见证之时,他们就要站在耶和华神面前,和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要细细地查研,如果是见证人是作出伪证,用假见证来陷害弟兄,你们就要待他如同想要待的弟兄。这样就是将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直到利未记十九章第十六到十七节摩西提出更细节爱邻舍的条文: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责你的弟兄,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复,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经文没有停止在那里,而在第三十三节开始,重申同一的原则——如果有外人在你们的国中和你们同居,就不可欺负他。和你们同居的外人,你们看他如同本地人一样,并要爱他如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做过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上述每句宣告犹如命令,光照出每个以色列内心的黑暗,同时暗示著,以色列个人家庭和社会每个人始终和该隐亚伯故事,和雅各以扫故事,和约瑟和他的弟兄们有关。而这些历史故事指向一个最唯独的真理:仇恨必然受到苦难之果,诅咒的必然失败,报复的必然受到当得的汇报。这些词汇和使用都直接道出真理,就是真正爱耶和华神的以色列人必然爱他的邻舍,如同爱自己的肢体,有怜爱怜悯之内心。这个爱心在耶稣基督的宣教过程中得到最明确的阐述和发挥,也是新约的重要的圣经教导关键之一。而表达这种爱方法是对于寄居在以色列中间的外国人同受公民的待遇。圣经理由是如此肯定无疑,耶和华神是圣洁,待人有丰盛的慈爱,即使对于外国人也是这样。
旧约神学家对于如何翻译希伯莱文的爱有过探讨。现代的犹太拉比加注认为,爱邻舍如同自己被翻译成为——你应该爱你的邻舍,他好像你一样。可是反复研读原文,发现这个句子没有和其他外国人比较的含义。该句子是认为,要用爱自己的心来爱邻居,乃是同样的神爱之心。第二,该动词不包含自爱的意思,其实就是用同样的爱心来衡量爱邻居,没有区别,还有将别人的愿望看为自己的爱心表达,还应该记得,耶和华神在埃及如何纪念以色列人,是因为神克服了自爱的范围,将爱心扩大到以色列人。有的神学家认为,如同爱自己的原文含义包括自爱是最自然的表现,无法遮掩,自然流露,自爱过份就会不爱耶和华,不爱邻居,成为自私自利的人,失去昔日对于神的忠心。说到底,爱人如己就是,以神爱为基础的人际和规律来管理我们的道德行为,平衡我们的思想意念,表达我们的真实信仰。建立在这个稳固基础上的爱人如己的标杆实在是我们基督徒的待人接物言论举止的最高原则。
以色列人的爱人如己的命令不是空中楼阁,乃是容易实行出来的。以色列的智慧书中多次讨论到爱人如己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都是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的问题。所罗门指出,耶和华所恨恶的七大恶行之一包括在弟兄中间散布纷争的谎言和假见证(箴言6:19)。诗篇认为,他既然他们在耶和华神祝福下生活成左漱H,他们应该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诗篇133)。箴言书第十九章第七节指出,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他用言语追随、他们却走了﹗这里描写以色列社区中有藐视自己同胞手足情谊的情况,其实也是不公正的待遇。因此所罗门劝告百姓说——你的朋友、和父亲的朋友、你都不可离弃。你遭难的日子、不要上弟兄的家去.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兄(箴言书27:10)。
这里经文的前部份表达爱心,后部份是一种处世的智慧,而且最后一句是描述近邻和远方弟兄的实际可以提供的帮助。所罗门在箴言书17:17节中归纳说,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一般旧约神学家认为,这里的朋友和邻居的意义远远胜过字面的含义,而按照古代教父的理解,原文是,一个朋友爱心永远,一个弟兄为患难所生。一个自然是指著耶稣基督这个永远的朋友而言,是我们患难中最可靠的朋友。正如以色列的智慧者所罗门在箴言书18:24所说——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
奥古司汀等早期教父研读有关大卫王和约拿单的历史记载以后认为,该经文背后栩栩如生地解释历史书中有关大卫王和约拿单之间的真挚情谊,来描绘信徒和耶稣基督之间的寓意真理。有神学家提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最真诚的朋友,是约拿单敬畏神的感情,是他愿意为大卫舍命,是君王登基的盟约。犹太拉比认为,那是古代人真诚不自私的描写,也是两位勇士在患难与共,喜乐同享的爱心,是一种没有玷污瑕疵的真诚爱。根据原文研究,他们之间的爱诚然是朋友之间的爱心,和同性恋无关。德国旧约神学家汉斯认为,大卫和约拿单之间的弟兄情谊是彼此高尚相爱纯洁美丽的图画。
爱仇敌也是爱心的题目。旧约圣经是否将爱延伸概念上的敌人呢﹖这个问题可以用两段典型经文来回答。第一处经文是出埃及记23:4节: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看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挪开重驮。看来这个敌人贫穷无路可走,无人帮助,而遇到家中牲口迷失。牲口失落等同于主人面临危险,神的法律要求每个以色列人对牲口需要时,伸出手来挽救牲口的性命,这比挽救敌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当主人牲口受到威胁时,也是和好之时。在实际生活中可达到消灭敌意,化解仇恨之目的。第二,箴言25:21节将我们带到更深地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这是天赐良机,当敌人遇到重大急难之时,也是得胜敌人的时机。至于将炭火堆在他的头上,是来源于埃及的习惯,表示因为无辜伤害冒犯别人而感到羞辱,过份和内疚,以至有回心转意和人握手言和的环境。因此以色列的智慧者趁著敌人受难处机会来实践上帝的爱心,期待和他们恢复和睦关系。耶稣和保罗都直接使用这样经文来教导信徒成为追求和睦的人,其中路加福音6:27-31,马太福音5:44,和保罗在罗马书12:17-21等经文中都直接引用旧约经文来阐述信徒为人处世的真理的典型例子,真理教训和旧约圣经天衣无缝,遥相呼应,不失永恒发光真理的宝贵教训。
作者为纽约南塔光浸信会主任牧师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