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去世引發關於生命意義、自殺與安樂死的深刻討論 華人牧師表示自殺非上帝喜悦

2024年12月4日下午1時22分,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的家中去世,享年86歲。據報導,她在家中輕生,家屬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救護人員趕到後確認其死亡。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當日晚間公佈初步檢驗結果,認定無他殺嫌疑,家屬對死因無異議。

Qiongyao
Qiongyao

瓊瑤在遺書中表示,她不願忍受衰老和病痛的折磨,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離開,並希望親友和讀者不要為她的離世感到悲傷。在2024年4月20日,瓊瑤曾在86歲生日當天通過個人社交平台發布視頻,宣佈將逐漸淡出社交平台,理由是身體狀況不允許她繼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此外,2024年7月,瓊瑤推出了她的最新長篇小説《梅花英雄夢》,這部耗時七年的作品被稱為她的封筆之作。

瓊瑤女士是華語文學領域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也曾深刻影響了中國80年代的大學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文化潮流。瓊瑤的離世引發了文壇和影視界的廣泛哀悼,許多與她合作過的演員和讀者紛紛表達對她的懷念和敬意。

瓊瑤女士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其輕生離世反映了她的生死觀和人生觀。在台灣,由於法律明文禁止安樂死,任何醫生或醫療機構若協助患者實施安樂死,則可能面臨協助自殺的指控。在這樣的法律環境下,無人能夠合法提供安樂死服務。這一法律限制使瓊瑤只能通過自殺來完成她的生命告別。

此外,基於她的文學地位和個人影響力,她的輕生也足以引發社會上對自殺與安樂死的思考。關於她的選擇,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讚賞,認為她的人生態度瀟灑,敢於正視死亡,並以一種自認不會給家人帶來困擾的方式離世。

華人知名牧者張伯笠明確表示不認同瓊瑤結束生命的方式,並説瓊瑤的自殺也引發了關於生命意義與結束方式的深刻討論--自殺或安樂死是否可以被接受?

「瓊瑤女士似乎也並不完全認同(自殺)這種選擇,否則她不會在遺書中勸誡年輕人不要輕生、不要放棄生命。瓊瑤在遺書中告訴年輕人要勇於面對挫折和挑戰、堅持活到八、九十歲。」在其個人頻道上,張伯笠評論道,「她的這段話表露出真誠,因為她回顧自己的一生,確實過得非常精彩。然而,正因如此,許多曾經活得精彩的人在面對衰老時,往往難以接受身體和生活狀態的變化......但無論面對怎樣的境遇,我認為生命的結束不應以自殺的方式實現,自然離世才是更合適的選擇。」

「作為一名牧師和基督徒,我堅信我們不應以自殺作為後人的榜樣,尤其是對於那些在社會中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無論是藝術界、文學界還是政治界的人物,都應盡力樹立積極的榜樣。我個人反對自殺,並認為它絕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張牧師説。

張伯笠牧師表示,他反對自殺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基督徒和牧師,更因為在我信仰耶穌之前,我就已經反對自殺。事實上,張伯笠自己也曾經歷過自殺的念頭。1989年,他在逃亡中失去了幾乎一切,那時他曾經想過放棄生命,結束一切。然而,後來他意識到,無論採取何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都會給親人帶來深深的傷痛。例如,如果他選擇跳井自殺,那整個村子將失去唯一的一口井,這樣的自私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他選擇割腕,那血腥的場面將給家人帶來極大的震驚和痛苦,尤其是他的父母和孩子。自殺可能會在他的孩子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創傷,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從這種傷害中恢復過來。

「自殺不僅是一種極其可怕的選擇,它還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無法承受的痛苦。」張伯笠牧師説。

此外,聖經明確教導「不可殺人」,張牧師表示:「不可殺人」這一命令明確包括自殺在內,因為生命是上帝賜予的,我們無法自行決定生死。

「我注意到,文學界和藝術界自殺的案例相對較多,因為這些人往往追求完美,認為人生應該達到某種理想狀態。許多人不願意麪對衰老的過程,甚至不希望他人看到自己衰老的樣子。」張牧師説。前些天,他在紐約探望了一位94歲的老人,儘管那位老師只會説温州話,不懂普通話或英文,但他每天都會唱自己熟悉的聖詩,心情愉悦,身體也十分健康,這讓他感慨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自己決定生死。

中世紀的神學家託馬斯·阿奎納曾指出,自殺不符合上帝的旨意。他認為,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生命是上帝賜予的,因此我們的生命並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上帝。自殺等同於違抗上帝,侵犯了上帝的主權。歷史上,教會甚至拒絕為自殺者舉行葬禮,並將自殺未遂者驅逐出教會。

一些基督徒提出基督徒是否可以選擇安樂死這一話題。張牧師表示,安樂死這一觀念實際上是覺醒主義的毒素。今天的世界變化讓人眼花繚亂,政治正確、覺醒主義和進步主義的潮流都在不斷影響社會,包括安樂死的議題也是進步主義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歸入覺醒主義的範疇。人們逐漸認為,不僅可以決定自己的性別,還能決定自己的生死。在西方尤其是民主國家,安樂死的討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話題。如果選擇死亡方式,就等於取代了上帝的主權,違背了神的旨意。

一位觀眾留言表示,「瓊瑤能夠決定自己死法,值得佩服。」張牧師回應道,能決定自己死法的人不應被視為「得勝者」,反而可能是人生的「失敗者」。如果一個人選擇自行決定死亡方式,就相當於代替上帝做主了。

對於老年人選擇自殺,這種做法是對生命的輕視。八、九十歲的人,儘管身體可能不如年輕時那般健康,但仍然可以通過鍛鍊、保持積極心態來維持身心健康,同時也可以去幫助他人。張伯笠建議,如果一個人年老之後感到無聊和孤單,最好的選擇是投身於幫助別人。比如,瓊瑤如果能夠像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那樣,老了以後去幫助他人,那麼她的生命將更加媒體。事實上,中國也有一些基督徒藝人如袁立,她帶頭關注塵肺病人,自願成為「大愛清塵」的志願者;在美國,也有許多電影演員以慈善工作而聞名,他們在晚年將餘生奉獻給他人,特別是幫助孩子們和青少年,指導他們過上健康的生活。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