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卓尔夫人(又译"柴契尔"或"撒切尔")基督教葬礼现场不时传出的笑声让很多人困惑。对华人而言,葬礼本该充满悲戚氛围、阵阵哀痛的哭声,为何戴卓尔葬礼的气氛如此轻松?
其实不仅是英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基督教葬礼上,来宾的表情非常轻松,当在场者听到逝世者生前的趣事时候会不自觉的笑起来。对华人来讲,这难以理解。
不错,西方的葬礼文化确实与华人的有极大反差。一个是气氛轻松,可以发出笑声;而另一个是气氛沉重,来宾若不表现出哀痛之情,家属若不痛哭流泪,则被视为对逝者的不敬。
西方的葬礼文化为何可以有笑声?为何参加的来宾不是哀伤而是喜乐?其实,一个是受基督信仰影响的原因,另一个是西方人注重幽默的文化。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前者。
著名布道家远志明牧师在他博客上对此有精辟的解释。在他看来,英国首相卡梅隆遵照逝者遗愿朗读的约翰福音14章1-6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耶稣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
多马对祂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远牧师对上述经文给与解释说,"信仰,真正的信仰,超越党派,超越得失,超越成败,超越生死,超越时空,带著永恒的宁静和微笑,在耶稣基督里,迎接著每一个来者和逝者的灵魂,同时消除掉他们随身携带的世上的一切,让每个人真正成为一个自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铁娘子戴卓尔夫人生前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政治智慧其实是源自圣经。远牧师此前也在微博夸赞戴卓尔的信仰,认为她的政治理念非一般的庸俗政客所及。
像戴卓尔那样的虔诚基督徒都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人死后其灵魂要回到上帝里;在地上的离别是暂时的,总有一天大家会在美丽的天堂再度相聚,且永远不会分离。
同样是面对死亡,基督徒的视角与态度与无神论者有著极大的不同。这也是戴卓尔夫人葬礼上,一些宾客能笑出来的主要原因。
其次,戴卓尔葬礼的笑声也和西方人注重幽默的文化分不开。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本身很强调幽默,很多访美的中国学者对此深有体会。西方这种幽默文化在其葬礼上也体现出来了。
这也能解释为何在北美的华人基督徒追思礼拜上,还有很多皈依耶稣基督的华人仍以哀痛、眼泪表达对逝者思念之情。虽然他们相信将来在天堂重聚,但受传统文化影响,他们还是习惯用哀哭送别逝者。
当然,葬礼为了是送别逝者,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无论是笑声,或是哭声,这些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参加者要对逝者流露出真情。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