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教牧師在教會之外的公眾場合表達自己政治立場的情況並不罕見,但一項調查指出絕大多數的新教牧師不願把其政治觀點混雜在講道中,反對將教會變成政治人物的傳聲筒。
隸屬於美南浸信會的生命之路研究機構(LifeWay Research)在今年5月隨機採訪了在美國牧養的百位新教牧師,以深入瞭解他們的政教觀點。
結果發現,大約44%的受訪牧師在教會之外的公眾場合闡述自己的政治立場,並為競選公職的候選人站台。不過,僅有一成的牧師用講道的方式表達對某候選人的支持;絕大多數(87%)的牧師認為個人的政治觀點不該混雜在講道中。
再從教派的角度細分來看,調查還發現主流教派的牧師比福音派牧師更強烈反對透過講道方式為政客站台或支持某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91%的主流教派牧師反對在講台上支持候選人,而福音派牧師僅有86%。
此外,從區域劃分來看,美國南部的牧師較比其它地區的牧師對在講台傳達政治觀點的問題更為開放。
生命之路主任斯科特‧麥康奈爾(Scott McConnell)結合了以往類似的調查資料,再對最新這一該報告發佈評論説,大多數美國新教牧師都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心中有數,而聖經原則是他們判斷該把選票投給誰的重要標準。
他還補充説,雖然這些牧師認為政府無權對自己的講道內容指手畫腳,但他們都不會將講道內容和某個政治人物聯姻,反對把教會變成政治觀點的傳聲筒。
儘管大多數新教牧師反對在講道中表達其政治觀點及對某候選人的支持,但美國興起一股力量試圖改變這一現狀,“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簡稱ADF”(聯盟捍衞自由組織)就是其中之一。
ADF極力主張牧師應在講台中表達對持守聖經原則的政客及候選人的支持。由ADF發起的“Pulpit Freedom Sunday”(講道台自由星期天)將於本週日拉開,受到成百上千名新教牧師們的熱捧,他們將對時下的熱點政治問題暢所欲言,並對一些公職候選人品頭論足。
ADF表示,1954年的約翰遜修正案(禁止非牟利機構參與或介入任何政治競選,也不準支持或反對任何一位公職候選人)讓很多教會對政治問題望而卻步,使牧師在講台中避開政治話題。
所以,ADF希望透過舉行“Pulpit Freedom Sunday”鼓勵更多教會的牧師敢於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宣告講道不應該被政府管制,從而影響美國的政治。
一些與ADF站在同一戰線的牧師表示,「今天美國之所以道德淪喪,推出很多違反聖經原則的法律,教會牧師的責任無法逃避。因為牧師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道德指南針,但他們卻不願在講台就政治觀點表達聖經立場,也沒有幫助基督徒選民如何選擇合乎神心意的領袖。」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