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名牧揭「後基督化」產生原因及對策

post-christianity.
真光協會創辦人莊祖鯤牧師近日撰文探討西方的後基督教化現象,並吸收各學者的觀點總結產生後基督化現象的根本原因,同時就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提出對策。

莊牧師首先指出自由神學是造成後基督化現象的一大主因。自從19世紀自由神學由歐洲興起後,歐洲社會很明顯地有「去基督化現象」(教會衰落、道德淪喪、家庭瓦解等),二戰後此情況更加速發展。可以説,歐洲國家明顯步入「後基督教國家」的階段。

雖然20世紀世界邁向現代化,歐洲有明顯的去基督化現象,再加上無神論勢力擴張,但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20世紀後的半世界各地明顯出現宗教熱潮現象。

莊牧師引述宗教社會學家柏格(Peter Berger)1999年的著作《世界去世俗化現象》的觀點,「現代化的衝擊會帶來世俗化與反世俗化的兩種反應。換言之,現代化的進展,未必一定會帶來宗教的沒落,相反在更多地區會有宗教的復甦。」

文章分析其原因説,由於現代化打破所有原有的(價值觀、信念、道德與宗教)框架,給人心靈造成惶惶不安。因此在尋求新的安全感時,宗教往往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的歸依。

文章還指出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所有那些想積極地與現代化觀念適應或妥協的基督教主流教派卻都在衰敗中,反而是那些主張抗衡文化的福音派教會迎來復興。「所以在未來的世界裏,宗教不但不會滅亡,反而會繼續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

莊牧師又援引另一位宗教社會學家大維(Grace Davie)的觀點指出,歐洲所謂「去基督化現象」更正確地來形容應該是「遠離教會」的現象。雖然歐洲人去教堂的人大幅減少,但他們仍維持既有的宗教觀。

為此,莊牧師認為那些傳統或世襲的信徒後裔以及急於向世俗妥協的教派,在各種新思潮與新興宗教的競爭與衝擊下節節敗退,是造成後基督化現象的根本原因。

但他勉勵信徒不要灰心喪志,因為危機與轉機並存,「只要基督徒能持守信仰,拒絕在真理上妥協,剛強壯膽活出基督,就能打贏這場屬靈的仗。因為耶穌在十字架已宣告『成了』。」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