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領袖學」研究成果未必合符基督十字架道理﹖
加拿大牧會的孫建軍牧師在中華神學院第9期院刊的文章指出,不少世俗的「領袖學」概念與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恰恰相反,呼籲神學生謙恭學習這些研究之餘,更要反覆思想十字架的真含義,學效引導世人的主耶穌的樣式。
-
柬埔寨大型佈道會 2,500人參加、1,500人決志
普世基督徒關懷差會(ICC)於1月初在柬埔寨舉辦了相信是當地歷史以來最大型「人的希望」公開佈道會。2天的3場佈道會吸引了超過2,500人參加,令金邊最大的場地—文化中心—也座無虛席。決志人數更超過1,500人,十分驚人。
-
多倫多華人浸信會堂黃可順牧師主講香港浸信會培靈佈道大會
加會大多倫多華人浸信會堂主任黃可順牧師專程赴港,主講一連四晚的「第25屆浸信會培靈佈道大會—濁世清泉」。2月15他以「純愛之泉」作為培靈會第一天的講道,講出基督是愛的源頭,能更新和復興生命,培靈會的第二晚,他分享「智慧之泉」,指出基督徒應過脱穎而出的生活,成為濁世的清泉。
-
以信心的眼睛看北韓—施達基金與夥伴機構望信徒參與協助北韓自立
施達基金會與夥伴機構FDF曾到北韓一覽,兩幅景象成強烈對比:一方面領袖金日成提出的「主體」意識形態,提倡人們自我犧牲、努力作工的精神,並實行封閉的經濟政策,人民生活困苦;另一方面,當地酒樓播放著哀悼愛人的情歌,令同工感觸當地人民與他人無異,同樣有愛、有渴望和抱負,亟需要認識神,從恐懼的生活裡釋放出來。
-
華人教會如何留住第「1.5代」及第二代?
華人福音普傳會﹙華傳﹚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在《華傳路》第63期裡以「1+1.5+2」為題撰文,指出華人教會有流失「第1.5代」及「第2代」的危機,並提出一些建議。他最後以一句反問總結:「華人教會若不能留住青年人,華人的差傳事工怎能推動青年參與呢?」
-
護教學《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淋巴癌 海內外華人信徒關心代禱
著名華人基督教護教學著作《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筆名里程)因淋巴癌病情牽動海內外華人信徒的心。這位曾以科學家的理性視角寫下影響深遠的《遊子吟》、幫助無數知識分子跨越信仰鴻溝的牧者,目前正經歷嚴峻的健康考驗,全球基督徒正以禱告守望這位神的老僕人。
-
【2025凱珀獎】唐崇榮牧師談神學院、印尼福音轉化的異象
現年85歲、著名華人福音派領袖唐崇榮牧師本月獲加爾文大學和加爾文神學院頒2025凱珀獎(Kuyper Prize),肯定他在全球推廣歸正神學的卓越貢獻。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